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出卖。所谓出卖,指的是有偿的转让行为。在刑法上,出卖一词不同于买卖、贩卖。在我国刑法中,有的条款使用买卖这一表述,如非法买卖 的器官会自己再生,如果被害人因此而同意捐献,那么属于对所放弃的法益的意义(健康的意义)的认识错误,该同意无效。第二,欺骗捐献者使其同意捐献某器官,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38.html -
了解详情
无辜者的损害,这种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叫做假想防卫。对于因假想防卫而造成的损害责任,应按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处理。即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主观上 斗争的同时,也为司法机关具体认定防卫是否过当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只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才可认定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也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3.html -
了解详情
、狭义之分,所以本文所论诈骗罪,是指刑法第266条规定的作为我国侵犯财产罪之一种的狭义上的诈骗罪。鉴于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本文拟就 种盗窃行为。 由于欺骗方法在于使被害人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而诈骗行为必须达到足以使一般人产生错误的认识程度。判断的标准就是看能否使般人产生错误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64.html -
了解详情
方没有提出特别的辩护理由(或异议),如精神病、未成年、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违法性认识错误、缺乏期待可能性等,控辩双方没有必要在违法、有责一般构成要件上争辩。 的构成要件,然后才依次进行违法、责任评价。经历这三阶层的判断,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所以,三要件论被认为是立体的定罪理论。 三、公诉的要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7.html -
了解详情
方没有提出特别的辩护理由(或异议),如精神病、未成年、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违法性认识错误、缺乏期待可能性等,控辩双方没有必要在违法、有责一般构成要件上争辩。 的构成要件,然后才依次进行违法、责任评价。经历这三阶层的判断,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所以,三要件论被认为是立体的定罪理论。 三、公诉的要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处罚法》、《刑法》规范规定下来。公、私法之区分对立法者而言,是那样的艰难! 3.对财产所有制意识形态的认识错误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所有制是由财产的 回归其私法性,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考量物权法的制定问题。 四、余论 时至今日,我国虽然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以及法制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物权法(草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10.html -
了解详情
之下。尽管这种观点遭到了批评,由于以前对于行为概念的模糊认识,在行为与犯罪的基本关系的认识上也存在着错误认识,其中最大的错误在于把行为当作犯罪的一个组成 强调行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行为的危害性的判定不是刑法本身所解决的,刑法学关注的是已有相当危害性的行为在刑法上如何评价,它关注何种性质的行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62.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的基本理论,而且,还有误导司法实践之虞。 首先,上述观点错误地理解了所谓客观处罚条件,将犯罪结果和客观处罚条件混为了一谈。所谓客观处罚条件,是 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众所周知,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场合,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犯罪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08.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期限规定,而擅自拆开了同居朋友的信件,这时的判断标准则不能依据一般的利益衡量,而是要有合理证据表明被害人的意愿会是如此。[30] 在现实生活 【作者简介】 车浩,单位为清华大学。 【注释】 [1]参见田宏杰:《刑法上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404页。 [2]相关争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是二人同住一屋,关系很好,平常就有互借现金的事实的话,也不能认可这种推定承诺。 (二)反对意见及本文观点 签名。 【注释】 [1]参见田宏杰:《刑法上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404页。 [2]相关争论参见Lackner/ Kuhl, StGB, 2007, vo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