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被依法采取羁押性逮捕,这里的问题是:如果警察没有理由认为可以从被逮捕人那里搜查到武器或者犯罪证据,是否可以对被逮捕人进行搜查。在该案中,联邦最高 搜查、物品扣押和强制采样的权力,这些权力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经过法官的批准[1]。譬如,警察如果有合理的根据怀疑一个人已经实施、预谋实施或者正在实施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5.html -
了解详情
了解犯罪人。只有了解犯罪人以后,法官才能决定开方配药。社会防卫者不满足于从犯罪人档案中所能了解到的犯罪前科等,他们主张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检测,了解犯罪人的生理特征 的素行。行为人平日素行良好,可以考虑适用轻的刑罚,反之适用重的刑罚。当两个人实施同样的危害社会行为时,如果一个人素行良好,而另一个素行恶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3.html -
了解详情
判例中,法官Devlin J主张在归还物品的情形下是一个消极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积极的行为,因为一个人应物主的要求交付物主自己的财产,尽管从物理、自然 的各种网络信息辨别真伪,甚至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尽管网络连线服务商有义务制止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发生,但由于他根本没有能力履行这种义务,因而不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1.html -
了解详情
他故意利用言论自由来玷污真理的源泉,那么他就没有要求言论自由的权利。只有在他负起相应的道德义务时,他才有道德权利。[23]言论自由是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但 的,因而驳回起诉。其解释是:宪法法院承认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应受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言论,如果危及较高利益(如国家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10.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线索经查证不属实,又重复提供同一线索,且没有提出新的证据材料的,可以不再查证。根据被告人检举揭发破获的他人犯罪案件,如果已有审判结果,应当依据 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并采取扣押、冻结措施,以保全证据和防止涉案款物转移。个人或者单位在立案之前向人民检察院自首时携带涉案款物的,人民检察院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326.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线索经查证不属实,又重复提供同一线索,且没有提出新的证据材料的,可以不再查证。 根据被告人检举揭发破获的他人犯罪案件,如果已有审判结果,应当 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并采取扣押、冻结措施,以保全证据和防止涉案款物转移。 个人或者单位在立案之前向人民检察院自首时携带涉案款物的,人民检察院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974.html -
了解详情
某一方当事人有利,则其发生往往与该方当事人可能具有某种牵连;一个人对其关注的事情具有一般的谨慎;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某项证据,那么该项证据的提出可能 :当然有这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没有一点现实性。此时案件就获得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任何低于此种情况的证明都不能说满足了要求。 但是,何种标准可以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778.html -
了解详情
友可能是法律专业团体或法学教授或律师,也可能是与法律完全无关的团体或个人,但法庭之友在诉讼中的活动包括向法院提交法庭之友意见,除了以个人 法律审理,不调查事实,没有必要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尽管上诉审程序可以实行书面审理,但是上诉审理结果应该公开。[35] 由上述可见,公开审判制度使得公民有权进入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81.html -
了解详情
检查时逃跑或在检查中将其所携带的物品丢弃或故意用特殊伪装方式或不讲真实姓名;行为人有毒品犯罪前科,对毒品的认识能力都较常人有着更直接的感受或经验,在其 解释,否则凡能证明毒品在行为人的实际占有和支配下就可以推定毒品为其所有,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这一推定。 (三)运用证据区分贩卖毒品与持有毒品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11.html -
了解详情
,连某你怎样证明你这一观点的正确呢?你能论证出所有的刑满释放人员都没有犯罪之虞吗?你能证明所有的虞犯都没有前科吗?相反,在世界预防犯罪 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监狱。提高罪犯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成为守法公民的客观需要。国外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加拿大假释委员会的假释制度――社区矫正经验等等。此类做法,从监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