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性和探索性作为医事过失去刑化之理由,那么是否一切具有类似特性职业均不应适用刑法呢?显然不妥。因为刑法谦抑性只是提醒我们应理性和慎刑,不能感性 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及交通肇事等案件的司法处理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实例。(参见:冯仁强,李益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案件范畴[J].法治研究,200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786.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案件处理方式。我国近年来关于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日趋热烈,关于刑事和解的司法探索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司法机关在试点过程中标准不 二)审查起诉中适用刑事和解的制度设计 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全部查清,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上,对于符合和解条件的案件,更有利于促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33.html -
了解详情
,降低再犯率,它与我国传统的调解制度所蕴涵的和为贵的理念相一致。因此,贯彻宽大的刑事政策,应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引进刑事和解制度。 四 对未成年人、在校 刑法谦抑的内涵。在我国重刑传统思想的氛围下引入刑法谦抑理念,并将其作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社会认同。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53.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遵循的刚性规范。其中,司法理念是法治理念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化,亦即指导司法制度设计与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而司法政策,则是特定司法主体在 死刑的司法适用等刑事政策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呼应,因而在制度的夹缝中获得了一丝的生存空间。 不可否认,在理论上对于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712.html -
了解详情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 指向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决定了被害人能否向司法机关请求适用刑事和解。 换言之,仅仅在犯罪是直接侵害个人的法益而与社会、国家的整体法益无涉的时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4.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减刑根据。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理论研究的深入,赔偿从轻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以刑事和解的方式解决犯罪的实体问题也有望实现。 二、由赔偿 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全国不少地方司法机关开展了刑事和解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从具体的案件处理中不难发现,有的司法机关在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60.html -
了解详情
,在很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新西兰等)都在刑事诉讼中适用了一种类似于刑事和解的刑事处理方法恢复性司法。它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和被害方之间建立 参考文献:○1《中国法律制度思想史教程》蒲坚 ○2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及其借鉴意义施鹏鹏 ○3百科词条的解释 ○4《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P334宋英辉...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78.html -
了解详情
[4] 吴雄伟. 浅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故意伤害罪中的适用 [EB/OL].//px.jxzfw.gov.cn/Html/fytd/2009/06/605320090618115900.html[5] 何新泰.刑事和解的立法依据与程序要求 [J] .人民检察.2009.(2):60...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65.html -
了解详情
种制度构建和司法模式,更是一种司法理念,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应不断地丰富刑事和解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为司法制度的改革、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适用刑事和解的基础条件。(2)加害人的有罪答辩。加害认罪是刑事和解的先决条件,有罪答辩意味着加害人承认犯罪行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07.html -
了解详情
种制度构建和司法模式,更是一种司法理念,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应不断地丰富刑事和解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为司法制度的改革、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适用刑事和解的基础条件。(2)加害人的有罪答辩。加害认罪是刑事和解的先决条件,有罪答辩意味着加害人承认犯罪行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