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律规范就应当成为社会控制的主导形式。 (三)刑事政策与社会团结 作为防止犯罪的合理对策,刑事政策(criminal policy)的概念历来存在最广义、广义、 、国家侵犯性,就会忽视对被害人权益的维护。同时,刑事实体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刑事程序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及其相关原则、制度使得国家不断加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7.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嫌疑人的基本权利;第四,侦讯具有外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等。我国多数程序法论著对刑事侦讯的研究都侧重在这一角度。其中专著如徐美君:《侦查讯问 以引诱手段取供,且最终量刑没有兑现从宽待遇又属于以欺骗手段套取口供。这一政策与刑事诉讼法第43条严禁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收集证据的规定是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28.html -
了解详情
,更逃不过大国的政治挤压和迫害。 八、刑事政策、国际刑事政策与国际刑事法治的界定与关联 陈兴良教授指出,刑事政策是一定社会对犯罪反映的集中体现,是一个 的诸法合一:实体法、程序法、组织法、司法官法、律师法、行政官法等完全一体,有点名实不符。这反映了国际刑法的初民状态。我们还知道,刑事政策需要多学科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3.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加强腐败行为的犯罪化与刑事处罚轻刑化的反腐败刑事政策的研究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美洲国家组织《非法获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8.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政策则可以说是这一特征的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 其二,刑罚政策的目标与刑事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有效地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犯罪作为一 17.2%,比1989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13] 刑罚政策的导向功能不仅体现在实体法方面,而且也影响着程序法的制度、规则及运行机制。例如,我国1979年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政策则可以说是这一特征的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 其次,刑罚政策的目标与刑事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有效地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作为一种 17.2%,比1989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20] 刑罚政策的导向功能不仅体现在刑事实体法方面,而且也影响着刑事程序法的制度、规则及运行机制。我国1979年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7.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一味强调从重从快打击,会徒增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的刑事政策应当主张刑罚合理与适度,倡导刑罚不宜过于严厉。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宽严相 、指导性、非司法性等特点。要想在刑事法律审判实务中贯穿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内涵,要通过修改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善司法程序和制定司法解释等途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5.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退赃、退赔,较之拒不悔罪、隐匿财产、逃避罪责等表现,应当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18] 在程序法规范层面,《刑事诉讼法》第99条规定了刑事被害人 [J].现代法学,2013,(6):120. [17]高铭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J].法学杂志,2007,(1):3. [18]王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456.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政策。限制并最终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作为中国限制死刑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一直是理论界呼吁的死刑刑事政策中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犯罪的死刑立法废止之前,⑴最大限度 判案的法官还强。此时,从证据法上证明他们属于被骗本身就存在证据法上的困难与程序法上的难度,在难有确切证明的情形下,即便不能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19.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客观的法益侵害或威胁时值得科处刑罚程度的违法性判断进退两难。不过,实务中因刑事程序法的出罪不力而进入审判的微罪案件,使得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在日本及我国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9)[德]克劳斯罗克辛:《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蔡桂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