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种容纳能力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极限。如何解决民事经济案件不断增加的矛盾,在当时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走外延型道路,即通过不断扩大法院编制、增加 真实的合理性及其意义》,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 [18]何家弘:《法律程序价值观》,《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 [19]樊崇义:《客观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93.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因此是二次证明。后果主义的论辩模式关注的不同判决方式带来的后果如何,关心的是后果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需要在对立的可能裁判方式所造成的 任务就是依靠公开性,民主性等程序性价值,将重心置于排除拥有克里斯玛魅力的英雄人物的决断。[29]法律程序排斥没有程序决定权的社会主体参与决定,从而保证了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构成的法院,其使命是依法裁判各种纠纷,其裁判过程的最大特征是严格遵循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所谓法官一方面独立于官方命令,另一方面又从属于 区别于立法和行政的最为鲜明的特性。 司法的本质特性如此,那民主之本质如何呢? 古今中外有关民主的思想学说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美国学者达尔(Robert 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2.html -
了解详情
留下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未来潜在的三聚氰胺受害儿童的医疗救助及其赔偿费用如何保证?三鹿曾经拿出一部分资金交给奶业协会代为清偿。此外,患者婴儿所在地的地方 是通过重整程序对困境企业进行重整清算、收购或者(极少情况下)保留其法律实体。然后在重整程序下成立赔偿基金。从重整清算、拍卖或收购的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2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疑难案件争议说到底乃是各方利益的妥当性分配。[4]所以,理由的强度必须结合利益如何恰当分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进一步而言,民事疑难案件中的每个主体反映出的 难以界定。二是列维、布莱斯特等所主张的通过法律程序来限制自由裁量,即让当事人、社会以正当程序参与具体的裁判过程以制约法官的裁量权,以此增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4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制度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共识。但问题是,制度化的路应当如何走?不久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协商机制。指的是在利益诉求明确表达的基础上,矛盾各方按照法律的渠道和程序进行对话和谈判协商,自主解决其利益矛盾的一种机制。当社会群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910.html -
了解详情
在改制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议的主要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争议和裁减人员的争议。如何整合人力资源将是改制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用人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应有劳动关系 ,并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的调解书,一经当事人签收即具有法律效力,表明案件所涉及的劳动争议在法律程序以及实体审理上都已终结。当事人一方不能以不服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12] 日本设有家庭裁判所。[13] 德国 民事诉讼法第六编专门设立了家事事件程序,第606条中规定离婚等专属家事法院管辖。[14] 法国民法典第六编离婚中 ,家事案件(尤其是婚姻),主要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官如何运用法律调和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或艺术,他要求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59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体问题 正如制定行政程序法不能不考虑技术性问题一样,也不能不考虑实体问题,关键是如何考虑?按什么标准考虑? 1、考虑行政实体问题不能影响行政程序法的整体结构。 ,不如说在诸法合体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6],看不出在立法技术上有什么先进性。 (三)行政程序立法应当与相关法律部门的立法相结合 行政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3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期。但当代中国的法治意识形态不就是罪刑法定、有法必依、依法治国、法律的同等保护,以及程序正义而不是实质正义(不能仅因为许霆的具体身份、案件情节而 无罪。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基于何种理由主张许霆无罪的教义分析, [23]无论其如何雄辩和仔细,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进入此案法官的视野。即使这些教义分析作为思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