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禁止性法律(Gesetzliches Verbot)在1896年的立法理由书中曾被解释成为主要是民法以外的禁令,特别是刑罚上的禁令。[2]虽然后来这一适用重点随着社会 是有共识的。德国民法学说一般认为,《德国民法典》第134条所谓的法律是指一切法律规范。[53]因为,根据《德国民法典施行法》第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19.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系性研究,但不能否认保护信赖而聚合的规则体系在我国民法中的实际存在。2000年12月1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瑤,张文显书,第49页以下。 [16][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52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3.html -
了解详情
仅可在他人故意且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侵害时获得保护。诸此种种,使得德国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相当不完备,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格权保护的需求。有鉴于此,联邦德国 权利必然侵权,还是编织一张细密的保护性规定之网(《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2款连同《德国民法典施行法》第2条),都是不正确的。[57]因此,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52.html -
了解详情
是《拿破仑商法典》的先驱。继哥尔伯特之后,DAguesseau也制定了在民法的几个领域的立法计划, 只是没有获得成功,但为大革命期间Cambaceres起草民法典 者凭借理性就可以产生的。因此,德国民法法典化不应遵照法国法典的理性主义和自然法思想;理想的法律体系应当基于德国历史上形成的法律原则。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37.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势必影响到第三人的利益。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存在两种立法模式:其一,德国民法原则上承认债权让与契约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因第三人是善意抑或 证据效力。)此处的附确定日期证书的制作须通过独立于当事人各方的公共机关。日本的民法施行法第5条规定了五种方式,而最为常用的是通过内容证明邮件之通知和通过公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32.html -
了解详情
一些研究是中国大陆地区这一领域比较早的作品,如《德国民法物权体系研究》,发表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 民法的制度系统简化到极端。即便如此,由于后来更为激进的文化大革命,这个草案没有颁布施行。对这个草案,因为已经有公开的资料,故此处不加以介绍了。 [17]对此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64.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1]因此,德国侵权法应当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中的重要参考对象。基于此种考虑,本文拟对德国民法上的监督义务人(Der Aufsichtspflichtige) 大,父母也就越不可能步步紧跟着他,从而履行监督义务了。在德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12岁的S和他一个10岁的小朋友一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56.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侵权法与责任保险的互动关系对于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侵权法的现状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成为《民法通则》)开始施行 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公平责任原则的行使完全依靠法官根据个案情况自由裁量。 (二)德国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启示 笔者认为,由于中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而现行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91.html -
了解详情
(codigo)形式。在17世纪中期,无疑出现了将某些主题的法律以简法的形式系统化的倾向。法国1667年的《民事法规》(OrdennanceCivil)是民事诉讼 者凭借理性就可以产生的。因此,德国民法法典化不应遵照法国法典的理性主义和自然法思想;理想的法律体系应当基于德国历史上形成的法律原则。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从性质上而言,以上方法属于物权的保护方法;是实质上的物上请求权。[12]199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最终明确确立了物上请求权制度。按照《德国民法典》 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基础理论》,1996年10出版。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