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方面的客观基础,构成结果可以通过与行为人的联系而揭示犯罪主观方面,我国刑法理论认为主观罪过形式应由行为人对结果的态度来决定。⒀ 依上,我们认为在 忠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1页,385-387页。 ⑩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130页。 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4.html -
了解详情
观,刑法文化上的相同性是可以找到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刑法理论,无论其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多大,但都会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对某些 基本概念[M].蔡爱惠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6.html -
了解详情
》1998年第1期。 ⒅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⒆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J] 》2000年第2期。 【作者介绍】张智辉 陈伟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1.html -
了解详情
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J ]. 法律科学, 1998, (1). [ 14 ] 李海东. 刑法原理入门: 犯罪论基础[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 15 ]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 J ]. 法学研究, 2000, (1). [ 16 ] 储槐植, 张永红. 善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2.html -
了解详情
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J ]. 法律科学, 1998, (1). [ 14 ] 李海东. 刑法原理入门: 犯罪论基础[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 15 ]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 J ]. 法学研究, 2000, (1). [ 16 ] 储槐植, 张永红. 善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42.html -
了解详情
非罪名上的竞合,因而罪名的存在与否以及如何确定,不应当成为影响法条竞合理论的关键因素。换个角度来看,法条竞合的实质在于本质上具有选择关系的 的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 27 ]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文章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特殊条款视为具体犯罪的量刑条款而不是定罪条款,并从法条竞合理论出发,将单位犯罪理解为自然人犯罪的特殊表现形式,或许是解决单位犯罪面临的现实 的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 27 ]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于志刚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8.html -
了解详情
上,英美法系的双层平衡体系具有相同的特点。 概括地讲,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体系就像是一个具有三层过滤网的过滤装置,把犯罪从众多的事态中筛选 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2页。 [2] 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3] 储槐植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犯形态中选择择一共犯人形态进行定罪量刑,而我国的共犯竞合理论仅是为研究、了解共犯人在共犯中的不同身份以及对共犯事实 按数罪并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蔡墩铭.刑法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 1995. [2]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3]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8.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任何公民的个体的,具体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永远是个别的和少数的。这种理论本身对于法秩序的致命威胁在于,当每一个个体的、具体的合法权益在理论解释 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 [11]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12] 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