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权一起发生继承,等著作权保护期经过后,由国家以刑法或者行政法手段保护。对于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问题,学术界有争论。韦之先生认为,作者死亡后,其署名权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郭林、张谷:试论我国民法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上海法学研究》1991年第6期。)有人认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00.html -
了解详情
著作财产权一起发生继承,等著作权保护期经过后,由国家以刑法或者行政法手段保护。对于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问题,学术界有争论。韦之先生认为,作者死亡后,其署名权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郭林、张谷:“试论我国民法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上海法学研究》1991年第6期。)有人认为民事权利能力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2.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和安全,民法要不断加强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完善人身权保护的立法体系,最终使人身权法与财产权法共同构成 发展程度相适应,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注释:⑴申政武.《论人格权及人格损害的赔偿》,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第55页,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262.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权的内容。[10]我们认为,分析一项权利是否具有人身权的内容,应以法律对该权利内容的规定为依据。从商标法和专利法的规定来看,这二项权利都没有人身权内容, 人所有这些无町争议的法律现象。郑成思先生经常批评民法学者不能理解知识产权的权能和权利本身相分离又会复归,权利和权利的保护对象可以互相分离这种灵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05.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权的内容。[10]我们认为,分析一项权利是否具有人身权的内容,应以法律对该权利内容的规定为依据。从商标法和专利法的规定来看,这二项权利都没有人身权内容 人所有这些无町争议的法律现象。郑成思先生经常批评民法学者不能理解知识产权的权能和权利本身相分离又会复归,权利和权利的保护对象可以互相分离这种“灵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2.html -
了解详情
是获益赔偿的根据之一。[25]因此,对《侵权责任法》第20条做出相同解释有比较法上的根据。 (三)该条保护的是对人身权的支配 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传统侵权 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M].杜景林,卢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91.html -
了解详情
成编,并紧列总则之后;一方面则在于其拓展了人身权的范围,打破了在自然人权利领域宪法与民法的严格分工。 我国《民法通则》在第5章民事权利中列第四节为 中承认了若干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这种局面是与当时的立法技术和对人格权重视的程度息息相关的。这虽然在人格权的保护效果上与正面规定人格权几乎殊无二致,但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8.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许多涉及对人身权的确认和保护的规定。在一个基本法中,规定如此众多的人格权条文,这在世界各国民事立法中是罕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法通则》将人身权 第五期。 [37] 陈华彬:德国相邻关系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4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20页。 [38] 吴汉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06.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学者都不曾清晰地反省到底规范是什么,都缺乏对规范论的检讨。见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人身权的规定就不需要包括这些内容。 三、民法对于人身权的规定主要是关于对人身权保护的规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民法典》仅仅将人身权主要规定于债法编的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53.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权(精神权利),并且著作人格权可以放弃。因此,从各国立法情形上看,有学者认为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已成为多数国家著作权制度发展中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1](P243) 尽管如此,在实践中,著作人格权制度一个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其与民法人格权理论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著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