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它们与单位也不是共犯关系。同时,根据新刑法规定,单位犯罪有过失犯罪,而过失犯罪是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的。 上述观点不恰当地割裂了单位犯罪中 单位犯罪进行具体落实、操作实施的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具体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员是否全部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34.html -
了解详情
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考察共同犯罪行为因果关系,不能孤立地看某一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是否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以此来认定其行为的因果 ,通过实行行为引起危害后果的发生,因而与危害后果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构成共同犯罪。所以,对于窝藏、包庇罪,我国刑法第310条第2款特别规定: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48.html -
了解详情
非要同时具有以上分类,仅有主犯和从犯也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案例是关于两人长期共同结伙犯罪的,性质非常恶劣,影响非常坏。并且两人 外)。例如新刑法实施以前有教科书指出: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应对共同犯罪预谋实施的全部犯罪行为和后果负刑事责任,不管他是否直接参与实施某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86.html -
了解详情
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即刑法规定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单位。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虽然被处以相应刑罚,但却不能成为共同 完全可能作为该罪的教唆犯,帮助犯等构成共同犯罪。 综上所述,认定共同犯罪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三个构成要件,任何构成要件的瑕疵都不能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1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希望或是放任的犯罪故意,因而与张某不存在杀人的共同故意,也就不构成共同犯罪。另有一案例,某村村民郑某家晾在屋外的衣被不见了,其怀疑是同村的杨某所 ,对某些共犯临时起意行为如何认定,应该注意明确其他的实行犯对该临时起意的行为是否知情。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对临时起意的行为不知情,且没有预见的可能,就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5.html -
了解详情
公款的行为与单位行为往往不易区分,对这种情况能否均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关键要看是否具备挪用公款罪的特征即行为人主观上出于私利性,客观上实施了擅自支配公款的行为。 还要有挪的故意。如果只有用的故意,未与挪用人形成挪的故意,则不构成共同犯罪;而且这种共同故意必须是在挪用公款前形成,即属于事先共谋的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18.html -
了解详情
不知乙的暗中帮助,与乙亦无主观犯意联络,然甲已构成盗窃罪无疑。问题在于对于某乙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可否以共同盗窃罪予以处罚?按照现有的共同犯罪 诸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依据。从而放纵那些虽然没有直接实施犯罪(不是独立的实行正犯), 却在暗地里通过组织、 唆使或者帮助行为,配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92.html -
了解详情
亦无主观犯意联络,然甲已构成盗窃罪无疑。问题在于对于某乙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可否以共同盗窃罪予以处罚?按照现有的共同犯罪理论分析本案,对上述二点 共犯人认识到自己是与他人协同(确切地说大多数情况下是片面共犯人配合他人)实施犯罪,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也认识到自己行为与他人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8.html -
了解详情
,便与姜某一同殴打龚某,并致龚某死亡。 针对刘某与姜某、赵某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姜某、赵某在龚某被害现场殴打龚某 持砖追砍被害人,所以,可以认定姜某和赵某临时达成犯意联络,共同实施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的共同犯罪。在刘某逃跑后,姜某继续实施对龚某的加害行为,期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052.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行为之间客观联系、相互配合,在数量上叠加,在质量上递增,成为一个统一犯罪活动的整体;在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各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 甲虽不知乙的暗中帮助,与乙亦无主观犯意联络,然甲已构成盗窃罪无疑。问题在于对于某乙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可否以共同盗窃罪予以处罚?按照现有的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