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刑法第3、4、5条之规定提出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和罪刑平等原则,而大陆刑法理论认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 原则,宪法、行政法均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另外,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内容实体的适当原则包括了罪刑均衡性,原则上评介罪刑法定原则时可以包含罪刑均衡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16.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根据上述司法论之思考方法的法则,判例的观点必须要有实定法的支撑,与实定法相违背的判决无疑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因此,笔者认为,日本肯定 现象的客观存在以及这种客观存在被法律承认而改变,进而依照我国刑法明确否定过失共同正犯成立的法律解释前提,显然会存在法官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枉法裁判的问题。对枉法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关系到立法是否贯彻、如何贯彻但书的指引功能以及是否存在立法缺陷或漏洞的问题。(2)不论是形式解释论者还是实质解释论者,都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 行为。时间、路段、道路容量、车流量、限速规定等都是证明行为是否失当的客观因素。与醉驾者往往丧失正常的驾控能力相比,追逐竞驶者通常具有正常或超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3.html -
了解详情
当代的刑法,都具有心理强制性这一结论应当是没有争议的。要说明罪刑法定原则的时代性,还需要从罪刑法定原则之外来寻求原因。我们还是要回到贝卡里亚那里。 ,法律因为其正当性而获得合法性,政策则是以合法性获取了正当性。政策的贯彻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圭臬,必须以法律的规范性为前提。上述规定实际上只是对于法律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674.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的人权公约和区域性人权公约,也都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而法律不溯既往则是通过罪刑法定原则体现出来的。尤其是在人权、民主、法治成为时代精神和文明标志 法律规定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在宪法的层面上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这是对法治原则、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贯彻。 第二层次是对《立法法》进一步完善从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2.html -
了解详情
将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成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要求。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主要是指犯罪与刑罚必须经由成文的法律来 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和要求的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37]我们认为,构成要件齐备说是对未得逞的一种规范的、终局性的判断,但是这一判断并不能反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4.html -
了解详情
将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成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要求。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主要是指犯罪与刑罚必须经由成文的法律来 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和要求的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37]我们认为,构成要件齐备说是对未得逞的一种规范的、终局性的判断,但是这一判断并不能反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6.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原则的争论在我国已有三十年,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其中,不能彻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是最大的弊病。法规竞合与想象竞合在问题产生的根源、需要 想象竞合的基本特征,两者不宜混淆。 法规竞合的客观行为不存在法律上的评价困难,没有立法漏洞或规制缺陷,反而是法律为进一步追求严密性、针对性做出了详细规定;反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38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解释应是贯彻国民意志的法律适用过程,那么将刑法解释的目标定位于寻求立法原意的主观解释论似乎是罪刑法定原则下顺理成章的要求,而客观解释论则 203. ⒆游伟.反思刑事优先论[N].检察日报,20100318. ⒇谢新竹.论判决的公众认同[J).法律适用,2007,(1). 【作者简介】海南大学法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39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公信力何以能够形成前述关系?在笔者看来,在认知心理学的层面上,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属于主观心理状态,而刑法司法公信力属于外在客观效果。那么,按照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 罪刑法定因为有了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罪刑规定就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兼顾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既不是将刑事法治这个根本目标绝对化和僵死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