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并罚,因为行为人基于杀人的故意,实施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后又基于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故意,实施了抢劫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且这两个罪之间没有 ,行为人先行的杀人行为并非取财的手段,并且其主观上也没有抢劫罪那样的强行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而不符合抢劫罪的主客观特征。如果硬把先行的杀人行为作为后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没有使用暴力方式,只是强行要求使用电力、天燃气等财物的应按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3、违禁品、赃物能否成为抢劫罪的行为对象。抢劫 实施人身攻击威胁,使之产生心理恐惧,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行为人的抢劫行为有两个指向目标,一个是具体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6.html -
了解详情
未能完全履行,但本人表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并未逃避的,足以说明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能按合同诈骗罪处理。但对那些伪造证件、编造谎言、 的境况,从而轻纵诈骗行为人。同时,也可避免因为案发,诈骗行为人返还受害人的财物,受害人并未或少遭受直接损失时,不对诈骗行为人定罪处理的现象发生。不仅如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5.html -
了解详情
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黎宏.论财产犯中的占有[J].中国法学,2009,(1)。 {11}[日]大家仁.刑法概说(各论)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理由区别对待。{15}(P48)还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刑法上的占有通常属于上位者(店主),而不属于下位者(店员)。即使下位者 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 {13}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68.html -
了解详情
5]张明楷教授认为:笔者原则上赞成前述日本刑法理论的第一种学说,即非法占有目的,是指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进行支配,并遵从财物 与利用意思;其二就妨害被害人使用以及对其财产权侵犯的程度而言,恶意的自主占有完全可以达到上述要求。 具体到借贷型诈骗案件,有的犯罪嫌疑人按照老百姓最最通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3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不动产、无形财产中的知识产权、非法 取得的财产、违禁品是否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对象问题。 对于不动产能否成为包括诈骗罪 财物,合同到期又不履行 义务的,则可直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合同签订后,如果非因意外 事件、不可抗力、自己生产经营不善或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成立 否定论者所秉持的一个理由是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重要区别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形成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实施侵占行为之前,就产生了明知 。实际上,由于不当得利的概念之宽泛,只要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都可以认定为不当得利。因此,基于租赁、借用、承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74.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成立 否定论者所秉持的一个理由是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重要区别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形成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实施侵占行为之前,就产生了明知 。实际上,由于不当得利的概念之宽泛,只要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都可以认定为不当得利。因此,基于租赁、借用、承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07.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罪。 三、评析意见 (一)被告人采用秘密窃取手段取回被司法机关依法扣押的本人财物,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肯定说认为,本案所 的)用法利用、处分的意思。还有一种折衷说,认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排除权利者对财物的占有,把他人之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按其经济的用法利用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