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受害人、罪犯以及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解决因犯罪造成的问题的程序。恢复性司法确立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其一, 国家惩罚的无效果, 其二, 社会关系得以修复。[3]无论是刑事被害人学理论, 还是恢复性司法, 其中所蕴含的和解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而非国家本位是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58.html -
了解详情
是轻微侵害行为在刑法处罚外的和解形式。 在恢复正义的理论模式中,通过社会的代表(调停人)或者社区积极参与、协调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恢复行动,在三方的 基础,被告人也容易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这类犯罪有和解的基础,适用恢复性司法有利于家庭破镜重圆,一旦适用刑事和解后,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凡具有婚姻家庭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31.html -
了解详情
前文所述,修正案草案第274、275条较为科学地规定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司法机关对其的审查。可以说,这两条的规定较好地兼顾了个人法益和社会法益的 【参考文献】 {1}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载卞建林、王立主编:《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32.html -
了解详情
。恢复性司法确立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其一,国家惩罚的无效果,其二,社会关系得以修复。[3]无论是刑事被害人学理论,还是恢复性司法,其中所蕴含的和解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即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能够进行和解的刑事案件,都是罪行轻微的案件,对犯轻罪的犯罪人适用更轻的刑罚,采取非监禁刑或者行刑社会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34.html -
了解详情
文明的基础之上,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集权不利于刑事和解的开展。但现今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刑事和解的开展是一契机。 近些年来,传统刑事司法的 基本理论,其突出表现于人民检察院将犯罪后是否赔偿作为提起公诉的决定性标准,人民法院将犯罪后是否赔偿作为裁量刑罚的重要依据{25}。这种做法,与刑事和解的主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115.html -
了解详情
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但由于无立法规定,对适用刑事和解也存在较大争议。[22]新《刑事诉讼法》增设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年版,第371页。 [19]刘生荣、蔺剑、张寒玉:《刑事不起诉的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20]参见《全国人大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605.html -
了解详情
共计三条文,从277条到279条,分析如下: 首先,是刑事和解程序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仅仅适用于公诉案件;其二,如果是故意犯罪,则适用于三 的规范是对已有司法实践和学术讨论的基本共识的一种确认或者说对现有理论与实践共识的一种吸收,如对轻罪案件、过失案件可以进入到刑事和解的范围;当然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95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建议稿保留了这些规定。 第三,被告为县级人民政府或与其级别相当的行政机关的案件。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两种:一是排除行政干预理论;二 行政诉讼的赔偿请求和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的规定,也说明在更多种类、更大范围内通过协调实现和解,并无根本的理论障碍{62}。第四,在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1.html -
了解详情
案发前往往并无纠纷甚至根本就不认识,此时如果排除了刑事和解的适用,将对该制度的功能发挥大打折扣。因此,司法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中,可以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 在亲属、邻里等熟人之间的具有较强和解基础的案件久侦不结,会导致案件双方当事人,特别是被害人一方对立情绪加剧,无形中影响了刑事和解的实施。而在侦查期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42.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力?是否可以将刑法中的酌定情节固定为刑事司法中的一个法定情节?结合刑事和解制度与他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来看,程序法至多只是规定了刑事和解的程序和程序性结果,实体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的几个问题的解释》。 [5]对于刑事和解制度基础上的不合理性,参见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0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