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旨在防患于未然),建议他们向遭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正式道歉,或者弥补被害人的一切损失。在与检察机关沟通并征得公诉机关允许后,警察还可 犯、老年人犯罪等则从宽处理,不予起诉。从而,将案件从刑事诉讼中分流出去。 在德国,检察官对公诉权的行使原则上奉行起诉法定主义原则。在对案件事实调查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1.html -
了解详情
着举证责任,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这时被告人可以成为举证责任的主体。因为在反诉过程中,被告人实际处于被害人的地位,其实质仍是被害人承担举证责任。所以自诉案件中, 外,不能要求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对自己提出的辩护意见可以提出证据加以支持,但这是被告人的辩护权利,而不是举证责任。在我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0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及被告人供述。 美国非法证据指在取证过程中侵犯了取证对象的权利,在审判中不得用作不利于该人的证据, ,就非法这个概念而言,笔者认为,凡属以不合法手段侵犯被取证人合法权利的方式取得,而可能在刑事诉讼中被予以排除的证据皆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刑事和解;民事赔偿;单一目标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民事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抚慰,二是民事赔偿。由于我国重刑事 ,而加害人不能赔偿或者不能完全赔偿的。依照法律规定,判决之时不能赔偿的,判决生效后被害人有随时追偿的权利。但往往因为加害人不能及时准确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60.html -
了解详情
不一定能引起再审程序。 二、刑事申诉的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申诉,是宪法第41条赋予公民的申诉权利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它是否具有诉讼法律 检察院的公诉活动以及应否依法提出抗诉,一般能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如果被害人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由人民检察院做说服教育工作效果更好,有利于服判息诉。 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3.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异议对保护被害人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简称二者)的犯罪行为是真实的,那么此时被害人的权利比二者更应该受到保护 《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参见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14)陈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35.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异议对保护被害人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简称二者)的犯罪行为是真实的,那么此时被害人的权利比二者更应该受到保护 《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参见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页。 (14)陈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34.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条件,确定犯罪嫌疑人、收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陈述也可以作为证据。其中检察官是主要的控诉方,也是狭义的控诉方。辩是指辩护方,具体指 本位的思想,由于文化代代相承,现代中国人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审判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缺乏考虑也就习以为常了。 (二)制度原因 我国辩护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接受度。在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更多的是体现了社会共同体的利益,而程序公正更多的则是关注了个体利益,个体利益通过法律上升为权利,而社会共同体的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由于对辩被害人利益保护的增强,才将被害人上升为诉讼参与人,等等。参见汪建成著:《论刑事诉讼中的利益观》,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7.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突袭性裁判。[20]可见,根据程序主体性理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主体,依法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为此不应将其单纯地作为国家进行犯罪追诉的 的人权,而且要充分肯定和坚决保护被害人的人权。[60]但作为法律制度,刑事和解的价值根基则主要在于恢复正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犯罪破坏了加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