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是法律条文中对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作出的明确规定,为其提供法律依据。而我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162页。 [6]参见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45页。 [7]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3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理论的缘起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时存在的责任原则,是近代刑法认定犯罪和刑事责任有无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判断行为人责任的有无,只看其行为之时是否有 刑法第18 条第4 款关于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被认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在中国刑法中的体现。笔者以为,此一规定对于打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5.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成立犯罪的要件,既然是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由刑法条文加以明文规定,不能任意扩大解释,而且也只能依法确认,这是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关于抽象危险犯的抽象 実务一杂志,2003,(7月号),第5页以下. [16]张丽卿交通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一以德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为例[A].罪与刑林山田教授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767.html -
了解详情
状态作为成立犯罪的要件,既然是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由刑法条文加以明文规定,不能任意扩大解释,而且也只能依法确认,这是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关于抽象危险犯的抽象 务一杂志,2003,(7月号),第5页以下.[16]张丽卿交通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一以德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为例[A].罪与刑林山田教授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40.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的目的为限 , 在以后的德国帝国法院司判例中,此原则的必要性及比例原则已经改写并使用在警察法以外的领域,比如,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同时可用于解释民法 诉讼法不能划定绝对界限。其次看权利受害者是否被法律认可为成熟的人,即在被保护的基本权利范围中,他能否自负责任地行动,比如一个精神病人和被监护人在涉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99.html -
了解详情
特修订版,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等历史名著,也有大冢仁的《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耶赛克的《德国 国际公约》的有关条款(该公约我国已签署尚待批准),对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立法提出了完善意见;(11)又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3年通过后(我国已签署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06.html -
了解详情
,仅以人员伤亡为例,据统计分析,1968年至1997年,在全球发生的15000多起国际恐怖活动,共造成人员伤亡40885人,其中死亡近万人; 不处罚(Nulla Poena Sine Lege),该原则由来已久,并最终成为各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国际犯罪是违反国际刑法规范的行为,可以说这一特征是“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7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民法分支的人格权法,亦应与物权法、继承法一样有自己的基本原则。①虽然人格权在民法典中是否独立成编的问题,学者们尚存在争议,但这应不影响从学科意义上 权)、肖像权、名誉权、婚姻自主权等人格权。此,《宪法》、《婚姻法》、《刑法》等也确认了人身自由、身体权、贞操权等具体人格权。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制度,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97.html -
了解详情
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明清律中的规定亦与此基本相同。应当注意的是,“失”虽然是公务犯罪的过失表现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过失公务犯罪 反映着行为人不同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根据不同的罪过予以轻重不同的处罚,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量刑原则在古代刑法中的重要表现。?(2)罪过是认定罪与非罪、此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5.html -
了解详情
则否定行为人有预见可能性及如何协调二者?因而有学者提出将预见可能性分为“事实上预见可能性”和“刑法上之预见可能性。”(注: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台湾)刑事 谨慎的态度,对判例中过于扩大信赖原则适用面的作法流露出深深的忧虑。(注:[日]大zhǒng@①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译本),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