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律文化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33.35.)所 以,工具化的刑法虽然仍然以正义、至善为旗帜,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非理性的赤裸 裸的 带有很深的哲学概念法学化的色彩,给理论和实践带来很 大的混乱。(注: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4.97.)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1.html -
了解详情
(possession)在1962年美国《模范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公布以来被多数州刑法视为是与作为和不作为并列的第三种犯罪行为形式。对物品的控制 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一层是第二层的物质基础,第二层则是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核心内容。从事实原因筛选法律原因的标准是什么?对此有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64.html -
了解详情
将直接决定是否将某一行为定性为犯罪。从一般意义上看,刑法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有两层:第一层是“事实原因”(CAUSEINFACT),第二层是“法律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0.[13]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9.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国家立法机关正式决定修改刑法典后,中国刑法学界许多学者一方面直接参与了刑法典的修订和讨论,另一方面则围绕刑法典的修改和完善问题,发表 包括《共同犯罪论》(陈兴良)、《犯罪主体论》(赵秉志)、《刑法因果关系论》(张文、龚明礼)、《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5.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同时还要求结果的出现与之前的行为具有相当性,且该种行为又是刑法规范所禁止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归责属性,它不再局限于对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客观 在确定刑种以及刑度时能够准确针对具体细节来确定行为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同时贯彻刑法的基本原则,实现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公平合理。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727.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犯的危险从危害结果的范畴中剔除了出去。[12] 1993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刑法学通论》一书在表述危害结果的概念时指出: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 危害结果,将与危害结果无关的纯哲学意义上的后果纳入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果的范畴内,便会使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悖离为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5.html -
了解详情
的普遍联系,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某些普遍性的指导经验。而侵权责任中的因果联系主要在于判断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影响力,提供证据材料,进而便于对行为人是否构成 ,台北,1975年版,第150页 [3] (日本)冈田光雄:《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213页,东京,成文堂,1997 [4] 参见(英) 吉尔伯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88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原因行为,很可能导致打击面扩大,不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因此,准确认定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的因果关系,明确其认定要点,对于全面把握职务侵权犯罪, 和一般的危害行为相比,由于涉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范围、不同工作人员的职务关系、相关嫌疑人的渎职程度以及渎职行为对危害结果产生的影响力大小等问题,导致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1.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本身不受任何人的主观因素所左右,但人类在对这种因果联系是否客观存在进行判断时,或多或少会受法律政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普通侵权 河流被污染的后果与排污者的超标排污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就可以直接对排污者定罪,决定超标准排污者的刑事责任。但如果刑法规定污染河流的犯罪需要排污者造成河流被污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应当严格限定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以体现刑法的严肃性、谦抑性。要构成结果加重犯,除了行为人基本犯的主体条件与主观 认定非法行医和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若不然,则一方面有违因果关系特点,另一方面也不当地扩大了非法行医罪结果加重犯的处罚范围,有违刑法的谦抑性。 本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11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