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 组织和人员是指国家不再核拨经费,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组织和该单位的全体职工。 从争议内容上看包括: (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093.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的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 是员工起诉,二是企业起诉,三是双方都起诉。若员工起诉,那么员工一般是在劳动合同履行地起诉,这样就不会出现仲裁管辖地与法院管辖地不一致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333.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的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 是员工起诉,二是企业起诉,三是双方都起诉。若员工起诉,那么员工一般是在劳动合同履行地起诉,这样就不会出现仲裁管辖地与法院管辖地不一致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3337.html -
了解详情
法的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生效后应当以其为准,不再援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关于这个问题规定。也就是说,在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致使当事人不能依照时效规定申请仲裁的,适用时效中止制度,时效期间从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后,在合并计算的时效期间内,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98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因其在诉讼阶段适用 民事诉讼法的规范体系,而完全以民事诉讼的规范和理念来排斥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本身的规范和特征。相反,人民法院在运用民事 的形式可与一般的民事诉讼有所区别。从“人民法院应当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全面审理”的制度规定可见,对于劳动争议来说, 只要当事人任意一方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180.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困难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仍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且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确有困难的,要尽可能促使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职工就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 ,应认定双方形成了非典型性劳动关系。双方有关工作时间、劳动保护、最低工资、工伤保险的争议,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但劳动者要求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411.html -
了解详情
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该法到现在也已经实施3年多了,由于诸多 立法法》的第8条仲裁和诉讼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诉讼制度、诉讼体制也应当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来制定,以求法制权威统一。 【作者简介】 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79.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第十三条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二)向有关部门 交流劳动争议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创建诉讼程序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的新规则、新制度。要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规定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478.html -
了解详情
当地仲裁委员会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予以受理。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并非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被告未提交公司员工(含原告)参与制订该规则的任何证据材料,故该规则未经民主程序制订。 2、被告提交公司规章制度未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4.html -
了解详情
当地仲裁委员会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予以受理。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并非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被告未提交公司员工(含原告)参与制订该规则的任何证据材料,故该规则未经民主程序制订。 2、被告提交公司规章制度未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