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的情况下,都不存在因发现新的证据而启动再审程序的问题。其理由是,民事诉讼法关于这两种情况启动再审程序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提到新证据的问题。 判决,因此,不需要经过审判委员会。在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情况下,由检察院负责民行检察的机关进行审查,基于同样的理由,检察机关也应组成一个审查组织。 对于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113.html -
了解详情
致调解不成立者,厂商提付仲裁,机关不得拒绝。(三)总结我国台湾地区缔约争议救济,异议为申诉的前置程序,这点似与GPA要求不完全一致。在质疑处理程序多种 难度越大。这方面不管是立法还是司法,都存在不少问题。立法层面,行政诉讼法里面关于审限的规定,一审应当在立案之日三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二审案件应当在收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284.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请求权,属于公法(宪法)上的权利。 关于民事起诉权这个概念并非一个法定概念,因为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民事起诉权的规定,在国际上同样没有这样一个 范围将当事人拒之门外。什么是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它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不成立者,厂商提付仲裁,机关不得拒绝。 (三)总结 我国台湾地区缔约争议救济,异议为申诉的前置程序,这点似与GPA要求不完全一致。 在质疑处理程序 难度越大。这方面不管是立法还是司法,都存在不少问题。 立法层面,行政诉讼法里面关于审限的规定,一审应当在立案之日三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二审案件应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48.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诉讼案件;特殊情况下,相对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最后是严格规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抗诉的条件。简单说来就是按照从严原则,对《 直接利害关系人不是当事人,不能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的规定与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就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1.html -
了解详情
,也即具有强制执行力。值得探讨的是,民事诉讼法修改没有明确规定检调对接制度。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对申诉案件进行和解达成的协议,应递送人民法院加以核定。经 的倡导性规范和禁止性条款,而带人至审判之中,从而影响审判的公正性。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尽快抛弃调审合一模式,而改为调审分离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10.html -
了解详情
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63、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通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记。公告期 诉讼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739.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终审的判决很难推翻,在成文的《民事诉讼法》中甚至没有关于提起再审的规定。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有再审制度,但其再审程序也很难被启动。再审启动的 是再审事由的确定。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裁定虽然可以作为再审的客体,但从范围来看,也并非所有的裁定都可以提起再审。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中,一般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8.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原则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可以与抗诉监督的具体方式划上等号?有肯定和否定二说。我们认为,总则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是开放性规范,也是授权性规范,具有 。而且,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现行规定下,当事人申请法院启动再审相当困难,而民事抗诉则必然启动再审程序,故检察院民事抗诉权的行使,至少是比当事人申请再审和申诉更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0.html -
了解详情
时,再审申请始予受理。日本民诉法关于再审事由的规定也仅限于程序方面。我国现行民诉法启动再审程序的事由是进行概括性规定,过于笼统、宽泛,涉及从事实认定、 期限为两个月。期间自当事人了解其可援用的再审理由之日起开始计算。苏俄民事诉讼法第334条规定:根据新发现的情节请求对原判决、裁定或决定进行再审的申请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