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个人数据(personal data)是指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学历、职业、婚姻、家庭、健康、病历、特征等单独或与其他 的人格利益以外的合法权益受到个人资料泄漏的影响而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这些问题使个人资料保护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引起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关注。 就电子档案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0.html -
了解详情
茜 . 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Z] . 中南民族大学 2012 年硕士毕业论文 . [3] 王建宾 . 论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宪法保障 [Z] .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年硕士毕业论文 . [4] 梁晓春 . 国际 ( 人权) 法视野下的就业平等权及其法律规制 - 兼议我国公民就业平等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911.html -
了解详情
各异,虽然从各自角度来看都有相当的道理,但争议的关键问题在于:究竟何为私法上之身份?又如何在中国民法典中来表达身份?学说上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以为, 和剥夺来作为奖惩社会成员的工具了。[23] 2.外邦人 外邦人的特征在于罗马的籍贯、外邦人或者非市民的身份以及他们在罗马人的领土上的存在。人们在罗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102.html -
了解详情
(1)个人的自然情况和识别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遗传基因和病史、籍贯、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身高、体重、种族等;社会与政治背景、教育程度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 {4}赵兴宏、毛牧然:《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802.html -
了解详情
资料的制作、收集要求非常严格,加之实施时间尚短,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故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侦察机关因习惯往往注重其他证据的收集而忽视视听资料证据的收集;二是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孙长勇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93页。 2、 卞建林著:《证据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9.html -
了解详情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7、公示程序。 公示减刑、假释建议罪犯名单、籍贯、事实和理由、依据。公示期间。公示意见反映途径、期限和受理部门 ,外国政治制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编,中国监狱史料汇编(上、下)。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 (12)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3.html -
了解详情
。状子中首先要标明诉状人姓名,所告何事,若有必要还应该写上告状人的籍贯,具体说就是告状人某某告为某某事,然后要写明具体情况或经过,最后是诸如本案 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如果老爷不能解决问题,难免要发生更严重的事件,多少有要挟的意味。 其次,案件的受理。中国古代对案件受理也有一定要求。除了规定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5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基点,新近的刑事立法如俄罗斯96年刑法典反映了这样一个潮流。遗憾的是,中国刑法平等在20世纪最后时刻仍反映出以义务遵守--强调国事犯罪最重--这样一个 早期探求法律(刑法)平等的道路上人人平等也是逐步确立的。一是性别平等问题,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时就曾有人质疑:难道说这不是一部只有男性和男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99.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3]中国社会正在转型,虽然乡土的特质还十分明显,但是向陌生人社会的发展却已经成为 的户籍信息,从源头上避免由于人员基本信息的缺乏引起的身份状态难以查明的问题。 4、国家机关穷尽法律手段突破被告人身份查实的局限 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4.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法律的正确实施。而且以列举的方式明确遗产的范围存在法律技术方面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财产类型不断出现,人民享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所在单位为南昌大学法学院,籍贯为江西南昌。 【注释】 [①]《民法学原理(下)》[M],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559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