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5]因此,治理酒驾危害行为的刑法立法完善,应当反映司法实践经验,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予以不同的认定。 (三)适当参考借鉴国外 1997年《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设置整体较轻,一般的交通肇事行为,即使致人重伤、死亡,也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7.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空中交通管理擅自起飞,偏离飞行航线,无故不与地面联络等。上述违章行为的种种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不论哪种形式,只要是违章 。(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四、常见犯罪的量刑(一)交通肇事罪中规定: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28.html -
了解详情
。 (二)我国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刑法规制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1、故意和过失难以区分 对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的认定往往决定交通肇事罪和他罪的界限,进而决定刑罚的 进行规制,而不至于出现或宽或严,或上或下的司法不公现象?从预防犯罪,保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角度而言,适用法律显然应该从严,因为包括酒后驾车在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12.html -
了解详情
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客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虽然相关司法解释已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典型的过失犯罪,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行为时其主观上是过失,前述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对此已经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而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在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668.html -
了解详情
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客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虽然相关司法解释已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典型的过失犯罪,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行为时其主观上是过失,前述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对此已经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而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在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913.html -
了解详情
又加以详细规定。有学者认为这个司法解释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相矛盾。原因是在对肇事后逃逸性质界定上,其究竟是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还是只是交通肇事罪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了几种损害性比较大的交通肇事行为,无论是否有肇事后逃逸的发生,都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如果有逃逸行为的,则应加重处罚。《解释》第二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40.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而是事故的最终结果。就本案而言,如果将肇事过程中阶段性的结果作为整个肇事行为的结果来看,事故发生时,李某并未当场死亡而在招手求助,即使孙某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因其逃逸时李某未死,依据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孙某逃逸前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又因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皮之不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98.html -
了解详情
有争议的问题。因此交通肇事罪中是否存在自首,往往有一定争议。一、何为“自首”?关于自首制度的法律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 ,但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同时进行的,不影响对自首行为的定性。由此可见,交通肇事罪中成立自首,并贯穿于三个量刑档次。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834.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1)司法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 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434.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1)司法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 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4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