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为何却不予处罚。由此引申开来:犯罪后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是否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伪造货币后出售、运输、使用的 被害人的法益侵害,所以本案中的侵占行为就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 例2: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后的毁坏财物的行为 被害人的财产法益已被本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58.html -
了解详情
乙采用了作弊手段才赢了这1万元,于是对乙以暴力相威胁,逼迫其当场退还1万元。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意见不一。有的同志认为,赌博是非法的,赌资 ,正确判处刑罚、惩罚和教育改造犯罪人。具体而言,只要是犯罪行为人实施完毕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又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否具有刑事处罚性?首先要分析此一行为是否具备刑事违法性,是否符合刑法有关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在国外,如日本、德国等国,虽刑法没有将虚假诉讼直接 并没有多少决定意义。对行为人而言,受骗者无论是谁,只要其实施了诈骗行为,均可能构成诈骗类的犯罪。 我国《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否具有刑事处罚性?首先要分析此一行为是否具备刑事违法性,是否符合刑法有关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在国外,如日本、德国等国,虽刑法没有将虚假诉讼直接 并没有多少决定意义。对行为人而言,受骗者无论是谁,只要其实施了诈骗行为,均可能构成诈骗类的犯罪。 我国《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8.html -
了解详情
透支的入罪问题分析 在《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通过之前,对恶意透支的行为是否有必要入罪而纳入刑法之中,理论界有不同认识。有的论者反对将恶意 最终表现为逃避授权的行为的确具有某些诈骗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侵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犯罪。因此,在立法安排上不妨将其规定在非合法持卡人构成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7.html -
了解详情
)但签订合同后,积极寻找货源,设法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诈骗? 本人认为,仅以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这一客观标准来区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是不全面的,因为不考虑 遂与未遂的界限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若完全具备了某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5.html -
了解详情
必备要件,也即决定一个特定金融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构成金融欺诈犯罪还是构成金融诈骗罪的决定性条件2。但就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构成要件却至今仍未构建起完善的 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他不可能实施有效地回报投资者的行为5。或者,虽然实施了一定的投资行为,但单方面更改投资项目将资金置于明显增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25.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错误)。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难以区分盗窃与诈骗的案件,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盗窃与诈骗是相互排斥的行为。人们习惯于简单地认为,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罪的数额标准)。倘若以A的行为是否指向特定的人与物、主观上是否出于耍威风、逞意气的动机为标准,区分A的行为是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还是构成寻衅滋事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不是被告人基于自己的意思交付财物的行为。 肯定说[6]认为,诉讼欺诈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即诈骗行为、他人陷于错误、陷于 为刑法所保护,则取决于刑法分则对侵犯这种具体社会关系的行为是否有明文规定。对于犯罪的直接客体及其单复性的判断,只能以现行刑法的规定为依据。诉讼欺诈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2.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不是被告人基于自己的意思交付财物的行为。 肯定说[6]认为,诉讼欺诈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即诈骗行为、他人陷于错误、陷于 为刑法所保护,则取决于刑法分则对侵犯这种具体社会关系的行为是否有明文规定。对于犯罪的直接客体及其单复性的判断,只能以现行刑法的规定为依据。诉讼欺诈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