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T 3d TORTS PEH 29, Comment d and Comment j. {26}德国法学上称之为故意及过失的客体。参见〔德〕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杜景 和我国刑法学在因果关系问题上的主流学说采用的也是条件理论,而非相当性理论。参见〔英〕哈特、奥诺尔:《法律中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350.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说,我国学界和实务界目前采纳的是相当因果关系说。污染型环境犯罪中,绝大部分案件的因果关系证明还是能够运用相当因果关系说解决证明问题,毕竟并不是每 治理的标准,或者危害结果不是自己的排污行为引起的,则可以认定被告的排污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间接反证法虽然也存在可能让被告自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8.html -
了解详情
上,学者们分别从共同犯罪的整体性、共犯人的独立性、共犯人的分工与作用、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以及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由此出现了 论的博弈论检视 整体中止论认为,既然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整体性特征,那么,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只能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完成状态来确定,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7.html -
了解详情
上,学者们分别从共同犯罪的整体性、共犯人的独立性、共犯人的分工与作用、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以及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由此出现了 论的博弈论检视 整体中止论认为,既然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整体性特征,那么,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只能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完成状态来确定,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7.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死亡的案件。 二、谋杀罪的因果关系 英国刑法同样要求,谋杀者的行为必须是被害人死亡的原因,其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 存在着 问题,也 是个法律问题。 (二)由于原则(but forprinciple) 由于原则是因果关系中的首要原则,该原则是指如果被告不这样做的话,受害者就不 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8.html -
了解详情
做原则性审查,可以用行为推定实害的存在。 对于犯罪构成该当性要件中的因果关系,中国台湾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推定的应用空间。有学者提出,在中国台湾 次理论中的推定进行了分析。而中国台湾地区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基本上沿袭德国的理论,是与美国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主要采取犯罪构成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生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 4 ]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 上编[M ]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 5 ] 黎宏. 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J ]. 中国法学, 1994, (4). [ 6 ] [德] 克劳斯罗克辛.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4.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让他人替自己外部态度奔腾,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就是为解决这种客观事实的奔腾而创立的理论;利用过去的所作所为,行为人只能认识客观规律为自己 论教唆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74页。 [12] 见《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 [13] 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6.html -
了解详情
三人的原因,导致行为人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与犯罪结果不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这种情形在实践中是经常可见的。如前面提到的救护车救人事件即是。实践中还 以为,我国刑法理论上应倡导准中止犯的概念。 三、准中止犯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的倡导 事实上,我国刑法中不仅有倡导准中止犯的必要,而且也存在着准中止犯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02.html -
了解详情
内部的理论,与行为犯和抽象危险犯没有什么关联。结果犯数量在刑法中的比例下降,不能说明因果关系理论对于解决结果犯的意义下降。因此,就我国具体的法律 进一步审视的话,就会发现,新方案为了得到上述效果,实际上在很多关键点上与一些传统的重要观念发生了决裂。 当然劳东燕对此并不避讳,她敏锐地指出德国一些提倡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