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反映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 (二)不服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的申诉; (三)反映公安 被控告人、被举报人。 第三十二条 属于本院管辖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69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相关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否决定减刑、假释,既要看罪犯服刑期间的悔改表现,还要充分考虑原判认定 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可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 24、被告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裁判文书送达行政监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887.html -
了解详情
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第二十条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 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第四十条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687.html -
了解详情
便利进行犯罪活动,这就决定了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属性,是构成国家工作人员和界定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 避免出现这种责权不对等而殃及无辜,具体而言,应以行为人实际交接工作的时间为准,认定其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职权和应履行相应的职责,确定其行为是否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9.html -
了解详情
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第二十条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 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第四十条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375.html -
了解详情
而按照《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关系密切的人无论是否与国家工作人员有通谋,均可能构成受贿犯罪,无非是独立构成相关受贿犯罪,还是构成受贿罪的共犯而已。也即 要求的,对其行为理应按照所谓斡旋受贿以受贿罪论处;如果该关系密切的人并非是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行为则应按照《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以相关受贿罪名论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71.html -
了解详情
来理解,笔者以为第二种观点还有欠缺。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有时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理由如下: (一)、根据《刑法 第1项、第2项规定的准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并列,也许是突出这些准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中的地位的用意。另外,鉴别某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9239.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派出并代表该国家机关或国有单位在被委派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前上述主体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所不论,他们可能原来就是上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改革成果的需要。 再次,贪污罪不仅是财产犯罪更是职务犯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廉洁性。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非法占有职务监管之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855.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向另一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2、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3、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挪用公款的直接故意,并且以将所挪用的 款物挪作其他公用事项,并且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不同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4039.html -
了解详情
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共犯,而无论该亲属本身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在 执行〈: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l989年lT月6日)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科技活动中经济犯罪案件的意见》(l994年6月l7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07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