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大法律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C].法律出版社,1998.) 因此,刑法的正当性构成刑法的本体,它不但构成不同刑法之间最深刻的区别,而且也是 理论带有很深的哲学概念法学化的色彩,给理论和实践带来很 大的混乱。(注: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4.97.)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1.html -
了解详情
.29. [12]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557. [13] 李光灿,等.刑法因果关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0. [14] 李文燕,主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105. [15] 周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5.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责任中,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7]梁慧星先生认为,无论依过错责任原则,或者是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均须确定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 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此说由德国生理学家von Kries 所创,为后世刑法学及民法学继受。参见前注4揭,页2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案的关键在于因为加入了受害人执意自杀的行为,使程鹏才行为与死亡后果的因果关系链中断了,按刑法因果关系论通说,两者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的因果关系。 而不喝农药,则程鹏才就不够成故意杀人罪。由他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来决定自己是否构成犯罪,明显违反了自己责任原则。这其实正是一审法院认定程鹏才主观上持放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73.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责任中,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7]梁慧星先生认为,无论依过错责任原则,或者是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均须确定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 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此说由德国生理学家vonKries所创,为后世刑法学及民法学继受。参见前注4揭,页231.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2.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问题,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专著和专题报告。这些著述对从刑法修改时机是否成熟到刑法修改的价值取向;从刑法典的各项原则到具体制度;从刑罚种类的 个别化、犯罪的本质与特征、刑事责任、犯罪构成理论模型、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刑法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还是偶然因果关系)、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态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5.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同时还要求结果的出现与之前的行为具有相当性,且该种行为又是刑法规范所禁止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归责属性,它不再局限于对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客观事实 因果关系。根据第二种观点,乙的病情是客观事实,因此对甲的主观不予考虑,构成因果关系。若采用折中说,一般人都知道该事实,根据一般经验有此行为就有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727.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能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资深刑事辩护律师在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制定辩护策略的 ,例如第三者行为的介入、被害人自身的行为或者特殊自然事实等其他因素,使原来的因果关系被切断,行为人只对另一原因介入前的情形负责,介入原因引起的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411.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法则。 (一)逻辑推理法 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和裁判者,需要根据证据判断因果关系到底是否存在。法官的判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观察和推理。观察一般是对正在 是自己的排污行为引起的,则可以认定被告的排污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间接反证法虽然也存在可能让被告自证其罪、侵犯被告商业秘密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8.html -
了解详情
在对危险能够控制而放弃控制的情况下,不论在案件中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都不应因不公正排除刑事责任。因为被告人没有对他们各自的受害人的死亡 范围。美国学者胡萨克所提出的控制理论,与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相冲突,如果贸然引入将必然导致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混乱。结合见危不救的特殊性,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