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主义的阴影,与现行民诉法典对试行法典修改的基调不合。 3.与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精神不相容。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其提出的因当事人提供新证据而引起再审须经限制的构想,我们认为必需且可行,其所称特别情形理解为前文所指当事人提供了在原审中不能提供或不知提供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98.html -
了解详情
等方面。 需要特别指出,外系统作为来自社会并对诉讼形成的制约与监督,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对法官的制约和监督,而应当理解为对诉讼中各主体活动的全面 加以干预。前苏联法学家指出:检察长根据法律提起民事案件,并把案件移送法院审判。检察长的这一职权乃是苏维埃的处分原则的表现。检察长不仅可以提起案件,而且可以参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4.辩论原则所规定的辩论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对辩论原则的这种理解和界定,实际上使当事人的辩论行为失去了对裁判者的拘束 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实现诉讼公正的功能。 而且学者们对学界目前通常认可的民事诉讼法的另一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思辩,其最终的认可或否定标准,仍然是看其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96.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后的15天内,利害关系人不起诉的话,保全措施即被撤销。但这一规定在实务的理解上往往会产生分岐,重复起诉、提供担保与诉前财产保全的关联性 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或冻结。这是处分原则的体现与要求,一方面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的数额必须受到诉讼请求数额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对法院的职权构成合理制约,在当事人作为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1.html -
了解详情
,会有撤回起诉、撤回上诉、撤回再审之诉等几种情况。 因此对诉之撤回应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对该制度统称为撤诉或者只将诉之撤回作为撤诉的另一 因程序的不当使用而减损、消耗、限制实体权益或其他财产权、自由权。 处分权是处分原则的具体内容,该权利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私法自治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在民事活动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法官提出了和解意见,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同时知情,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采纳。这样很少受到违反处分原则的责难,很大一部分归于这种和解是在双方当事人都在场的 》,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第148页。 [3]邵俊武:《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原则的再认识》,《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第124页。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7.html -
了解详情
收益三项权能。至于用益物权能否具有处分权能,在理论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界对处分的理解不一致。根据德国著名学者拉伦茨 物权法定十分必要。[7]正是基于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的要求,相关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对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采取不完全列举的方式予以规定。 三、相关现行法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68.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主动的态度,甚至不放弃对证据的庭外核实;我国的当事人诉讼能力不高,对于证据规则的理解程度有限,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有代理律师,因此当事人权利不一定 测谎结论认定事实,虽然可能促成个案的正确裁判,但从根本上规避了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适用,甚至架空了整个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笔者认为,测谎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界和司法界对修正案中的诸多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意见,笔者立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一研究,以供制订司法解释和民事执行实践参考。 一、 所称的违法事由不存在,但强制执行行为确实有其他违法情形的,也应当自行撤销或改正,不受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约束。 异议理由不成立时由执行法官作出的驳回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03.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又被称作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决定诉讼的开始、诉讼的对象及终了诉讼的诉讼原则。[3]基于处分权主义,又产生了辩论主义。对辩论主义原则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 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译者前言部分。转引自刘学在:《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法学评论》2000年6期。 [4](美)约翰亨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