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及预防[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16. [7] 吕敏,王宗光.浅议当前贷款诈骗罪的特征与认定[A].赵秉志.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C].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1174. [8] 詹复亮.论贷款诈骗罪[J].刑事法学, 2000 (9). [9] 张玉勇等.定罪且刑实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07.html -
了解详情
甲处,发现丁已死亡。本案中甲是否对丁的死亡负刑事责任?这一问题涉及到共同犯罪故意是否要求对一切具体行为都有相同认识。一般认为,共同犯罪 到重结果的发生,则属于实行过限。 参考文献: [1]林准.间接正犯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 [2]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M].北京:警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3.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的行为,即不能追究率先实行侵害行为人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后参与者的行为超出其犯罪故意范围的,按照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情况来处理。 (三)以实行 学全书〔Z〕.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5〕蔡墩铭.刑法基本理论研究〔M〕.台北:汉林出版社,1980. 〔6〕〔日〕木村龟二.刑法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1.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1998. 191. [5] 孙军工. 金融诈骗罪[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210. [6] 游伟. 刑法理论与司法问题研究[M]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37. [7]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38....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18.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罪。 第四,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明知希望发生侵权事实的直接故意和明知放任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两种情形。 (二)加大罚金刑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4) [15]王新宇、周宇.假冒专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 6).78 [16] 黄祥青著.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6.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限于致人重伤、死亡的情节)、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和投毒罪等八种具体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226页。 [14] 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们出版社1996年版,第674-676页。 [15] 丁卫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8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数据载体的硬件如硬盘、存储器等硬件设备的价格不断下滑,许多硬件的价格已经无法达到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起点,然而这些硬件的存储量却是不断增大,存储的数据对个人和 ,《法学译丛》1985年第1期。2、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1998年版。3、蒋平著:《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91.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的心理态度究竟是否要求有认识,若要求有认识是以过失为限,还是故意也可以构成加重结果犯。)。对此我们持肯定观点。未完成形态是完成 ,1998.[8]〔前苏〕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9]高铭暄。刑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6.html -
了解详情
划分的群体,对其成员实行或指使他人实行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种族灭绝罪:——故意伤害人之生命;——严重伤害人之身体或精神;——置人于导致群体全部或一部毁灭 ,第172页。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黄芳由于国际犯罪危及到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际犯罪及其相关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93.html -
了解详情
于网络的各个角落。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犯罪问题的法律研究。 第一章 网络犯罪概念、特点以及构成特征 1.1网络犯罪的概念认定 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将其中 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破坏网络管理秩序。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即使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力的侵入系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