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措施界定为保安处分,其决定权由法院统一行使,那么,程序上的法律根据何在?是否会因此带来程序上的困境?(质疑三)(4)既然法律没有为这些措施归类、 。 本文是从解释论上对现行刑法中相关规范的性质进行澄清和阐释,其结论可能会影响相应的立法调整。如果立法者未来在修改刑法时,将目前这种隐性双轨制模式调整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6.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必然使其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可能会游离于社会边缘而再次实施犯罪。三、特别审判程序原则是否由专门的少年审判机关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我国 缓刑对于未成年人生活的改变、冲击最小,在缓刑考验期间,未成年人能够继续学习、工作,从而为其正常生活并矫正不良习惯提供良好环境。早在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999.html -
了解详情
还知道,我国的司法者素质有待提高,政策的灵活性是否会成为权力者追逐权利的工具,政策的合法性是否可能因忽略全面、强调片面而成为显性潜规则? 诉讼法程序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N).检察日报,20070202. {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77.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目的、手段、情节等因素,对被告人量刑和是否适用缓刑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明确提出可否适用缓免刑的意见,参与对缓免刑适用的 来自权力的干扰。因为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的特殊性,在当地审理,可能会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群众也会质疑审判公正性。近年来,我国不少高官贪腐案件都是异地审理,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8.html -
了解详情
来表述社区刑罚执行,就会产生对于不需要矫正的对象是否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疑问。根据两院两部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和 有明确的定义就行了{10}。我认为,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果确实有误,影响工作,或不能与时俱进,必须进行修改。况且,社区矫正这一概念在我国尚未普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21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缓刑的条件并不了解,反而可能因为情绪化的举动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决定是否适用缓刑的过程中,可以举行听证,扩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被害人以及社会的 一致,从而形成一个以专门机关为主,公安机关相配合,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这种体制和机制既可以解放公安机关的力量专心致力于社会治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77.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中。罪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向良性方面转化。例如某一犯罪分子盗窃得逞后,想到被害人的处境可能因为 ,或故意刁难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难度大。对于这种情形,除依法对犯罪分子予以强制执行或罚款、拘留以外,是否考虑对其原判的缓刑予以撤销,执行原判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7.html -
了解详情
派出所向司法所提供各类法律文书的复印件。此外,司法所也通过原判法院获取有关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文书;通过区县检察院获取相关复印件;通过区县公安分局获取 、财产犯罪以及是否涉毒等特征进行初步分类。有条件的地区还会结合问卷调查或心理测试的结果确定对象的矫正处遇级别。 (三)建立档案工作程序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3.html -
了解详情
。(4)专业人员(假释工作人员)之结论及建议。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出相对客观的预测,又避免了将其是否会再犯的可能建立在对未来 ,在美国也有一部分州没有这样的分工,而是在社区矫正中,由社区矫正工作者负责对缓刑、假释人员的统一管理。 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 我国一些学者建议在我国各县(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8.html -
了解详情
期限内,需要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的公安机关、所在单位、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考察犯罪分子是否遵纪守法,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监该条件,缺乏相应的考察组织、考察措施,当地的 多发地区。这样的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不是很好,量刑幅度可以略高于其他地区,同样缓刑的适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可缓可不缓的,不考虑适用缓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