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相关问题取得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合同诈骗案件 (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 要从客观行为推定主观目的,即从事实、行为、手段、情形、后果等方面, 与合同经济纠纷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要依次考察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和担保真伪,履行合同中有无实际履约行为、对财物的处置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404.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可能后,得出正确结论。一般来讲,借助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行为,在诉讼证明和司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过程中,须综合考虑、审查分析以下几个要素:一 客体,同类客体的确定,亦不能脱离一般客体。按照这种结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只有扰乱了市场秩序②进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才构成合同诈骗罪。结合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574.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可能后,得出正确结论。一般来讲,借助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行为,在诉讼证明和司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过程中,须综合考虑、审查分析以下几个要素:一 客体,同类客体的确定,亦不能脱离一般客体。按照这种结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只有扰乱了市场秩序②进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才构成合同诈骗罪。结合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154.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处分行为了。实际上,像前述骗衣服、骗手机、调包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手段。 如前所论,诈骗罪的着手时期,是行为人开始欺骗被害人之时,而 (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9页。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诈骗罪包括非法占有目的、欺骗手段、他人的错误、无偿取得财物等四个方面的成立条件;但被骗者交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0.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陷入任何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而是在知道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进行非法转移,不符合欺骗行为的构造。⑷借款人与金融机构的借贷款行为,终究是一种 三、关于骗取贷款行为中的犯意转化 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关键,即骗取贷款是借而欲还,而贷款诈骗是借而不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55.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的认定、《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金融诈骗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根据这些规定,法院只是可以认定,而不是必须认定 投标、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违背公平原则,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的行为认定。 三是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可以根据下列行为之一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90.html -
了解详情
又具有多发性特点的金融诈骗犯罪,1997年我国新刑法第196条将恶意透支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法定方式。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透支超过 协议中限额或限期透支的规定,在信用卡帐户中没有备用金或备用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继续透支,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表现为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34.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责任和行为人责任的性质差异,没有注意到国家赔偿责任并不排斥行为人责任。在诉讼诈骗中,即便认为民事被告由于国家赔偿没有遭受财产损失,也要看到国家财产基于此遭受 损失的也是现金。按照中外刑法理论的通说,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违反了银行管理者的意志,且将银行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6.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本特征就在于行为以暴力(威胁)为后盾,继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情况下犯罪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后被人发现,其欲 使用暴力或 具体来说就是尚未着手实施盗窃、诈骗和抢夺罪。既然连行为都未及着手,也就不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现实可能性,更谈不上有窝赃等目的了。而否定窝藏赃物等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1.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违约之后,行为人一般都会设法补偿对方因合同而遭受的损失。相反,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根本就不打算履行或者完全履行合同 目的。 运用推定规则证明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同时,应注意划清合同诈骗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的界限。欺诈行为是合同诈骗罪成立前提,没有欺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6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