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危害结果,但不可能对这类危害结果都认识到。例如,在故意伤害(致死)犯罪中,行为人对伤害的结果能认识到,对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则不一定能认识到。 诽谤罪。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损害事实也不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的内容。那么,危害结果究竟是不是一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呢?如果是,究竟什么危害结果是一切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应比故意杀人的最高刑格轻一级,理由是故意伤害比故意杀人对人造成的伤害小。从字面上或从表面感觉上看,好像是这样。但仔细研究起来,却不然。这是因为 ,它只规定在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这个幅度是有限的,再从重能从重的什么程度?如果按照故意伤害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无期徒刑的话,从重也只能到判处无期徒刑的地步。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98.html -
了解详情
占30,判处缓刑的占70.-见肖志勇《对故意伤害案件的调研》,中国法院网2003-9-12)而对其民事赔偿也大都是采用调解方式来解决。这样本来可在公安机关 财力,经过公检法三机关的层层工序,其最终还是在法院以民事赔偿来告终,这有什么意义?我们在审理这类案件中,经常会遇到被害人报怨,反映他们早就和致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14.html -
了解详情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据此,犯故意伤害罪适用死刑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二是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的犯罪人适用死刑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什么是特别残忍手段?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在刑法学界的学术著作中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html -
了解详情
,甲是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乙是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共同正犯。①2.行为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只要求行为人具有共同行为的意思,并共同实施了行为,即可成立共同犯罪 设置障碍物将丙绊倒,从而使乙顺利杀害丙。①是否应该承认片面的共同犯罪,以及在什么范围内成立片面的共同犯罪在中外刑法的理论上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否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568.html -
了解详情
聚讼纷纭,难以明辨。 案例一,依照法院的判决,张某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如果认定张某具有伤害的故意,前提是张某已经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将周某推人坡道 的发生。问题在于,在机耕道坎布满石块的前提下,又有什么充足的理由认为,张某既然能够认识到伤害结果的发生,却认识不到死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为张某对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犯?如果是想象竞合犯的话,为什么又要提出转化犯的概念,难道以想象竞合犯来处理有什么不妥之处吗?提出了转化犯的概念后,这种情况到底是按照转化犯 合(想象竞合犯)。[11]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早就有学者指出,聚众斗殴行为本身就可能是故意伤害、杀人行为的一种客观表现形式,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发生,是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398.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分则条文主要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该犯罪行为应当判处何种刑罚,罪名只是对这些条文概括。 对此应当从一重罪论处。 (二)关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适用 首先,必须是故意伤害行为,行为人主观必须存在犯罪故意,因此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不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988.html -
了解详情
性和偶然性,而并不一定要具有急剧性。 相比较与伤害这个明确的概念而言,意外是什么含义,在国际人身保险界,也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当一个保险事故发生时,我们认定它 在意外伤害险的判定上树立了新的法则:1、即使先于伤害而存在的被保险人的行为是故意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一些不能预见、非所能预见或不同寻常的情况发生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904.html -
了解详情
我喝多了”、卷宗第50页、第54-55页D询问笔录“问:E打电话叫你过去是什么目的?答:他说钱不够,让我过去算账”、“问:E让你去找他干什么 的行为,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 二、本案中,指控A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现有证据之间存在多处冲突矛盾,未能形成严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6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