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制度化的价值基础,[ 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刑事和解满足了司法正义与效率的要求, 的认识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并重,刑事和解的观念代表了在受害人援助方面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传统意义上国家对刑罚权的独占地位也受到来自理论研究者和市民的不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制度本土化的制度基础。 3.政策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机构主持,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具体而言,就是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或当事人自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宣判前,双方当事人有意愿调解或和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08.html -
了解详情
。此明显有别于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的过程侧重于情感的交流,以忏悔和谅解为纠纷解决过程的主要特点。西方刑事和解理论认为只有被害人与犯罪人在面对面的 ,被害人才会原谅他,受伤害的情感才会获得抚慰和治疗,才会自愿接受对犯罪人减免刑罚的司法处理。因此,刑事和解的基础并非仅在于犯罪人对被害人提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55.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制度是什么呢?在论述这个制度前,我们必须先知悉,刑事和解的法理基础。西方流传着一句古老的法律谚语:“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这反映 情绪化掩盖利益补偿,应重点转向受害方的现代司法意识。因而,我们认为在刑事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可以提出刑事和解的方案与意见,但禁止适用,以实现程序价值和人权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互动理念主要表现在司法控制上,需要将少数民族犯罪纳入刑事和解的范围;谦抑理念主要表现在社会控制上,需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良习惯法资源和 1987年版,第8页。 [21]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基本情况,参见吴宗金等:《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6.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的保护这一社会关注焦点。本文从社会关注的焦点出发,基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先保障的立法价值与司法取向,发现该案有两方面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在法律适用 。若是选择交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公诉案件处理,双方达成和解则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特别程序之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对于达成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206.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的限定,这就存在一个正确理解当事人和解与公安司法机关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关系问题。当事人和解,从理论和立法精神上看,是允许和鼓励的 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理解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第343—344页。[8]宋英辉主编:《刑事和解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972.html -
了解详情
》2011年第2期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传统的刑事基本原则理论存在冲突。然而,出于对现实的需要和刑法观念的转变,刑事和解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4607件。在轻伤害案件中,检察机关适用和解结案的667件,和解适用率为14. 5%。 同样,各地司法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尝试也正在稳步前行。早在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345.html -
了解详情
潮流和趋势。 但是,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均只关注一审中的刑事和解问题,对二审程序是否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的研究则付之阙如。笔者认为,刑事 引[9],第264页。 [21]参见宋英辉、袁金彪主编:《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3-394页。 [22]《德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5.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其真诚悔罪。这种犯罪后果的个人化,增加了双方对司法进程的满意程度。 但同时这种高满意程度是与刑事和解的、自愿前提相联系的。研究表明,有40 和解制度有利于犯罪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恢复正义的价值并不只是对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同时也意味着对加害人的保护。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少年犯罪人,目的即在于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