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争议不加区别的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确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的问题,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我们研究认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社保机构就欠费等发生争议 巨大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往往存在时效问题。在仲裁和诉讼中往往以劳动者超过了一年时效为由不支持劳动者的请求,或者只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933.html -
了解详情
辞职(离职)等人事处理决定不服而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应当将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43.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法律、行政法规 ,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参照执行。本纪要下发前的有关指导意见与本纪要规定不一致的,以本纪要为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新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825.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的竞业禁止刑事案件,并没有太大的法律障碍。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颁布相应的司法解释,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类似,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级,以协调管辖竞业 机关受理,后者由法院受理。但不同的选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和民事诉讼的时效是不同的,我国《劳动法》第82条规定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04.html -
了解详情
冲突,与现行劳动法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受案范围方面 依据上述司法解释,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 人事争议案件在受理过程中,诉讼主体出现交叉情况,甚至有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案件主体是劳动争议主体从而作出不予受理的通知,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又认为该主体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8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通常难以处理。就南京市的仲裁及司法实践来看,一般对此类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目前本市法院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以社保问题属于劳动行政部门行政救济解决范畴为由 《民法总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538.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劳动者要求补办社会保险、补缴社会保险费的问题属于行政争议范畴,不属于劳动争议,不纳入劳动争议仲裁、诉讼范围;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 、司法机构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赋予与公证书一样的证明力。四、仲裁当事人及时效制度1、加班费时效问题。参会人员普遍认为,加班工资的时效适用《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848.html -
了解详情
与诉讼衔接以及诉讼对仲裁的保障,是该司法解释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不同于商事和劳动仲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不同于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不需要当事人 应由法院在受理后的实体审理中作出认定。 民法通则规定,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因此,在实践中,该类案件起诉到法院后,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706.html -
了解详情
草案第455条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限,公民之间为5年,公民与法人之间为3年,法人之间 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页。但实际上在日本的司法实践中,义务人履行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而权利人接受的,通常也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01.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自2010年9月14日起正式施行。该司法解释共18条,主要涉及诉讼程序问题,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扩大,诉讼程序更加具体,主要规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单位对加班记录只保存两年以及《民法通则》规定136条规定的2年诉讼时效。但该司法解释并未规定用人单位只提供2年的加班记录,在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82.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处理上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突出表现在仲裁申请期限的经过会导致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胜诉权的不当丧失。根据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的仲裁 其相应的法律效力,调解协议生效后,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得再随意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次,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应一裁终局。我国现行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