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形象的东西。”[14]英国法律史学家亨利。梅因爵士认为,古代社会法律媒介社会生活的手段有三种,“即‘法律拟制’、‘衡平’和‘立法’”[15].这也是从人类法律 ,法的战略绝对不是在社会的全体领域都是同一的,需要对现代社会的构造作出分析。三、民法解释理论的变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科技、经济高速增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6.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广泛的联系和影响。因此,人们的认识就只停留在“名义本质上”,由于不知道事物的实在本质,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些简单观念相互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判例 、贫富差距扩大不得不要求我们对私权神圣做出某些修正,这样,现代民法从极端尊重个人自由转向兼顾社会公共福利和社会公正。[26]于是有学者呼吁在制定民法典时抛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0.html -
了解详情
一)市民社会的含义及对宪法和民法的影响。无论是宪法制度的产生还是民法制度的完善,都与市民社会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市民社会概念有古代与近现代之分。在 挑战和相互适应。完全脱离一定的法律传统和社会习惯而试图建立一个所谓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民法制度,这样的制度和体系注定是不能是稳固和有效的。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51.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孤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告诫人们在行为选择上应该是“为诚信而诚信”的,却很少去思考和论述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诚信?”更加极端的是 地规定和接受了此项原则,诚信原则也因而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成为规范社会主体行为的最高原则。因此,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主要体现为一种法律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9.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法学观念之一,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内容上看,它与近代西方的法治思想都确有相通之处。 的起源及其流变》,《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23)李志敏:《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24)在中国古代,“监护”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0.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的法学形态,但它与现代法学相比,又显得比较简陋、比较原始,比较落后了。所以,在没有对上述问题作出周密的分析之前,就说中国古代有或者没有法学,我认为是 出版了陈兴良的《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徐国栋的《民法基本原则解释》(同上出版社1992年)、王利明的《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不统一状态。 综上所述,随着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古代罗马法也不断地演变,最后发展成为以《查土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 的。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法律传统之一的渊源,罗马法对现代资产阶级各国的法律制度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注释」 (1)本文发表在1978年《历史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3.html -
了解详情
将它视为天经地义,却很少反思民法学还应当包括其他什么。当然,民法解释学在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潮流的影响下已被中国民法学家重视,但是,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而 方法论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民法研究的要求。正如哲学家罗素对符号逻辑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的批评:形式主义就象一个钟表制造者,他是如此地沉迷于使他的钟表有漂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87.html -
了解详情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民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文化产生极为重要和广泛的影响,成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首先,改变 民法原则,并未因历史的发展而改变。无论古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本质上都是用民法准则来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2.html -
了解详情
西服和工作服,看清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究竟是什么。8可见,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的转变是伴随着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的转变而出现的。但是,在这一民法 应当体现身份平等的精神,身份平等就是真正的契约精神20.所谓具体人格只能是对抽象人格负面影响的矫正措施,正如国家干预只是纠正市场的缺陷一样。 具体人格不具有普遍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