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民众的伸冤意识。本文第一节认为,当官方的司法审判出现腐败时,小民百姓就会期盼清官来为他们伸张正义;当官方的公力救济缺席时,小民百姓就会寻求私力救济 ,处于庙堂之外的侠客,一直活跃于江湖,出没于社会底层;特别是在“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废弛”(注:[汉]荀悦《汉纪》卷10.)的失范时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9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之必需 职业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各行各业所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服务审判工作和维护法院完美 莫馋,见色心莫动。 (3)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唐代诗人李商隐以诗言志,做出了这样一个教训,“历览前贤国与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0.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株连”、“亲亲相隐”、“妾”制度、“父母在子女不得别籍异财”、“家长主婚”、“子孙违反教令”等,由于其所依据的 70年代中叶出土的秦简《法律答问》中已经开始被运用,以后经东汉的马融、郑玄,晋代的杜预、张斐,唐代的房玄龄、长孙无忌,明代的何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0.html -
了解详情
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使无辜者不受无妄之灾。但在这些案件中,很可惜,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这一功能似乎在实现上出了一些问题。据最高检察长曹建明透露,2013年以来 动手上刑,但刑讯手段必须记录进庭审笔录。到唐代以后,对刑讯逼供有了更详尽的规定,不止更加严格的限制了刑讯的、次数方式、条件,而且规定了不适用刑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5911.html -
了解详情
存留养亲制度在北魏时期开始确立,但真正成熟却是在唐代。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政治上多所改易,就法律方面来讲,法律思想活跃,立法活动频繁,为法律 尤其是到了清代以后,存留养亲制度更是趋于完备和严格,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声请均不予批准。反观今日,在现在的司法实践中,法院经常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19.html -
了解详情
折》中对翻译活动作了一次统计,已译好的有法兰西刑法、法兰西印刷律、德意志刑法、德国民事诉讼法、普鲁士司法制度、俄罗斯刑法、荷兰刑法、意大利刑法、日本刑法、日本改正 和实施领域内,在各代律注释书中,“律学”一词也是频频出现。尤其是唐代以后,不仅在典籍、注释书中讨论律学问题,就是以“律学”为标题的作品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1.html -
了解详情
责问题研究的角度,先对中国古代、近代刑法或某些制度中有关该问题的规定和处理原则作一简要的回顾。 从现有的史料看,中国古代最早对错误及其责任问题作出有关 ,也还是有其合理性、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经过秦汉至唐代,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唐代的法典趋于严整化,唐及后世封建立法和司法均已明确采取不知法律不赦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9]的混合法时代(汉至清末)。西汉的春秋决狱类事比,晋朝的法比都目辞讼比,唐代的法例,宋元的断例,明清的例都是当时影响性诉讼个案、影响性 思维,也给了社会公众成熟的司法理念。人们已经透过影响性诉讼个案的裁判结果看到了法院和法官能够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权利,在鲜活的案例中发现制度创新的元素,用司法权利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957.html -
了解详情
此期称为礼主法辅时期,为《唐律》一准乎礼奠定基础。唐代以后延续《唐律疏议》法律体系,并影响我国法律制度至今[3]。 (三)引礼入法的内容 中国古代 法律手段是教化、息讼与刑罚三者结合,这与制度、规则、法律条文至上等西方法治所倡导的司法原则是有本质不同的。礼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和谐,所谓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445.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公正原则,他所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备法律效力。我国唐代就开始实行审判官回避制度。唐以后历代因袭此制。回避制度的法理意义就在于通过作茧自缚式 当事人提出,否则法院也无力纠缠于细枝末节,我们可完善相关人员参与司法活动的告知制度,如委托的司法鉴定人员名单应该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当事人,如果他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5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