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谋取利益。这个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征求意见稿没有,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最高法刑二庭苗有水副庭长答复: 王处长,您总共提了7个问题。下面我 了与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关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分别按照受贿罪、行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91.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行为样态的占有更加关注。例如,为了论证盗窃死者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很多日本学者承认该行为侵犯了死者的占有,少数学者认为侵犯了死者生前的 都找到一个所有权人,这恰恰成为占有说所攻击和批判的靶子。唯有视违禁品有无所有权加以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概而论,方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结语 一兔走,百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2.html -
了解详情
名誉并未消亡,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对死者名誉的这种保护,所保护的客体是什么,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死者名誉权,有的认为是死者近亲属的名誉,也有的 页。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第45条规定:以诋毁、侵占或者非法剥夺他人荣誉称号等手段侵害他人荣誉权的,应当承担恢复荣誉、停止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16.html -
了解详情
并无强弱之分:就善意受让人而言,出让人之占有所形成的“权利外观”没有任何区别,善意受让人因其“无辜”而获得的道德支持并不因购买保管物或者购买遗失物而有 除了使法律制度更为复杂、司法裁判更为困难、理论阐释更为吃力之外,没有其他什么好处。但既有制度对于脱离物受让人善意确定标准及举证责任的倒置,却为在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2.html -
了解详情
合于第184条(台湾民法,下同)以下之规定者,亦应认为有侵权行为之存在。例如受寄人侵占寄托物;或医生于受托实施之手术,怠于注意,致害及 公开的极端严厉的要求,但是他置若罔闻,主观上具有明显的过错,实践中经常是以“恶意”出现。投资者不可能享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比较直接的经营管理权,不可能亲自一一查阅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06.html -
了解详情
得到死者以遗赠、遗产信托等名义应得到的财产之给付。如他胜诉,则区别占有遗产者是诚信的还是恶意的而做不同处理。在占有人为诚信之情形,只需返还在证讼时 要想让它适用于占有关系,就必须假定在社会的所有成员之间有一个彼此不侵犯他人财产的社会契约。某人事实上“侵占”了他人的财产而不自知,可认为他仍遵守了这个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0.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是什么关系,返还原物的性质是什么?对此,传统民法规定有占有制度,依占有的状态决定占有的效力,即将占有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分别做不同的处理。其中 来说,也是违反了不作为义务,应当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与排除妨害没有本质的区别。 台湾民法学者曾世雄先生认为排除侵害是较为激烈的民事责任形式。“民事责任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87.html -
了解详情
谈到“物权行为”、“物权契约”、“物权合意”以及“交付”等等概念时,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或者区别?物权行为究竟指什么?是指物权变动的合意,还是指物权变动的合意与交付(或登记 同;(二)在受让人B为恶意的情况下(明知行为有瑕疵而为之),其将标的物仍出让给第三人,如采有因性,其构成侵占罪“;如采无因性,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却往往已经可以肯定被害人的财产发生了减损。在被害人受到欺骗将财物交付给恶意的行为人,并且使后者脱离自己视野范围的时候尤其如此,这时被害人事实上已经丧失了 A公司的债权转让给行为人,才导致了其自身财产的损失,这和有体财物的场合没有区别。因此,按照Otto的论述逻辑,此时虽然涉及的只是财产性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967.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遗产直接占有人继承权之有无以及是否为唯一继承人产生争议,非占有人的异议当然不构成侵权,非占有人当然也不是侵权人,顶多构成恶意诉讼而已。而遗产占有 ,继承人提起侵权之诉或者继承回复之诉在效果上存在着以下区别: 第一,对于侵权之诉,原告须证明自己什么权利(利益)受到了侵害,对于损害范围原告同样需要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