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王利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就 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关注民生,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什么是民生?首先是要维护老百姓的基本权利。民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民众的权利问题,权利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基本的问题,即所涉宪法条文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①] 《宪法之门》一文涉及到宪法解释的论证,存在着重大瑕疵。 一、回望《宪法之门》 《宪法之门 所言的违宪问题。 但这并不是说物权法草案对所有主体的财产的平等保护的规定就不违宪。事实上,物权法的这种规定,违宪的可能性还相当的大。理由很简单,形式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在《侵权责任法》中欠缺规范基础,因此《物权法》第34条引致《侵权责任法》中的哪个规范就成为一个问题。 (二)另一种解释 , Sachenrecht, Bd.1,1990, S.251.王泽鉴教授认为返还原物所有权的内容是将物复归于所有人之事实上的支配(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93.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种思想被后世所继受。近代的所有权的全面支配权,并不是各种权能的综合,它的内容是混而为一的东西。所有权中即使设定了他人的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当这些 。 (二)笔者的回应 1.假如服从了反对意见,放弃母权一子权结构及其理论,会是什么结果呢? 在典型物权场合,放弃母权一子权结构及其理论,如何回答定限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983.html -
了解详情
个难题是:何谓对抗?不能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是什么物权?在登记要件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并存的前提下,如何协调这二者的体系冲突?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我国的 学者接受,[12]成为有力说。但由于该说打破了物权的排他性、一物一权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不完全物权的实质性内容很难把握,类似于债权,亦受到众多学说批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09.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界限,其实主要是相邻关系的内容问题,兹不赘述。 就相邻关系的主体,我国《民法通则》第83条称之为不动产的相邻各方,《物权法》则称之为相邻权利人( 认为,法典并没有一个总条文调整所有人在什么程度内为该行为。这个遗漏看起来是一个纯粹的疏忽;而19世纪后期的法典评论者劳兰特(Laurent)则认定,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96.html -
了解详情
三个方面: (一)权利困境:私权与公权的博弈 按照物权法的架构,宅基地使用权是作为一种用益物权而存在的,其本质上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私权。因为, 来说,正如西斯蒙第所言,土地所有权的基础并不是根据什么正义原则,而是根据公共利益的原则,最先占有者所拥有的并不是什么神圣的权利,而是由于社会认为这种权利可以增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86.html -
了解详情
各项制度,使各项制度和规范形成逻辑统一。但关于构建民法典的中心轴究竟是什么,理论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意思表示说。此种观点认为,民法典应当以意思表示作为自己的 民法典的体系,将既有的《担保法》的内容一分为二,将物的担保纳入到物权法的内容,而将人的担保纳入到债权的范畴,然后废止《担保法》,鉴于担保物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5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大多数学者不这样认为。我本人也持反对态度。因为,动机本身不是法律行为的要素,它与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的内容没有关系。动机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严格来说 后果。我以前多次讲过一个一物二卖的案件,在我写的《论物权变动的原因及其结果的区分原则》、《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反思》、《从几个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6.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权包含,不可将它们并列,而且性自由权的保护也可纳入到一般人格权中关于信用权是否是民事权利,如果是,它的权利属性是什么,这在民法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的性质,学者间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荣誉权应归于人格权的范畴,我们认为荣誉权属于身份权。荣誉权的内容是荣誉利益,而这种荣誉利益应当属于身份利益,不同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