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共犯联系起来所有的共犯总是对同一个罪行负责任。[10]因而,共同犯罪的动机并不影响定罪,而只影响量刑。 (四)共同犯罪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 犯罪的犯罪构成。实行行为是由刑法分则条文加以规定的,它决定了整个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而非实行行为是由刑法总则加以规定的,是共同犯罪危害行为的修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77.html -
了解详情
以对应刑法所保护之具体法益,从而切人分则具体罪名并进一步对犯罪构成其它要件进行分析;因此,在犯罪构成体系之设置上,自觉地依循司法实践中这一规律的客观 方法杀人)。受刑法这一无可非议之基础性理论影响,刑法学通说对危害结果一般定义为指危害行为对客体所造成的损害;因为任何犯罪都必然侵犯客体(法益),对客体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59.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人作为环境的产物,不仅要认识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如果完全地不考虑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绝对地将环境作为一个自在的独立的实体 中对污染的形式做了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以抽象危害构成的方式写成的犯罪,因为这种立法技术不要求犯罪行为产生具体的危害或者导致一种损害。但是,这样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6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客体是经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经济犯罪的客体,也就是研究经济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经济犯罪是一类犯罪的总称,从犯罪的本源考虑,经济犯罪主要 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要完全废除死刑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例如,对杀人、放火、强奸等以暴力手段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和侵害他人身体,危害他人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2.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一旦证明不了,等于这一标准就适用不了。综合考虑教唆犯的构成特征,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唆者的教唆行为对被教唆者实施犯罪影响程度来判断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 犯罪中的作用,也离不开对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被教唆者受教唆犯的影响程度、该共同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的综合评估分析,因此得出教唆犯具有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术思想,中国法学界对犯罪学的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开放的大环境大气候影响下,整个学术界的思想观念及视野也大胆地 不法后果,同样受制于犯罪故意。但是,犯罪故意是否是国家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呢?我们知道,国家犯罪是国家行为违背了法律规定或法治精神,危害了国家治理秩序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同特征。侵犯法益相同、主要特征相同的具体危害行为,外在表现形式或有差异,但个别要素的增减或差异并不影响归类于一个类型,因为它们在侵害了某种法 争。 与18、19世纪概念思维盛行相对应,形式解释、主观解释成为当时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人们不但拘泥于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字面含义解释,而且固守概念思维的封闭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831.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立法者从加害角度出发规定的影响法益侵害程度的行为人的类型性犯罪目的,这是目的犯得以成立的目的。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主观要件中的独立 目的就是该种犯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15] 可见,第一种犯罪目的完全包含在直接故意之中,它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具有必然联系,危害结果就是危害行为对该犯罪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01.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犯罪在其本质上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之行为的一种社会价值评价。由于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犯罪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不同,所以,同样的 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言之,其很多社会危害由于受科学不确定性的影响经常是难以被人们一开始就能够理性加以认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首先假设生命科技犯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685.html -
了解详情
唯一根据的权威理论,影响着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拟从犯罪构成事实这一概念的分析展开,对犯罪构成事实的含义、作用以及进其与定罪量刑的 首先是行为。[5]而我国刑法学者认为,危害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件,其他方面的构成要件都是说明危害行为的具体性质和严重危害程度的,所以,没有危害行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