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限,属于共同犯罪故意的转化④。例如前面所举的盗窃案例中,设若:如乙知道甲的强奸行为后,乙并未制止甚至帮助甲望风或未参与和不明显表示反对, 犯罪时,具有谨慎地履行防止加重结果发生的义务,即共同犯罪人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危险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有注意义务⑧,如果没有注意就是有过失,有过失也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7.html -
了解详情
产品的货值,因而是一种经营数额。 (三)特定数额 我国刑法除了规定犯罪所得数额和犯罪经营数额以外,还规定了某些特定数额。例如刑法第158条规定的虚报注册 414条规定的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75)刑法第418条规定的招收公务员、学龄徇私舞弊罪。(76)刑法第423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8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但如果该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对此,行为人就应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除非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纯属意外事件所引起,或者可以明显排除殴打 具体的故意伤害案件,又必须既要考虑组织犯的行为,又要考虑组织犯的主观故意和犯罪目的,符合共同犯罪的理论,体现罪行相适应,做到不枉不纵。 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79.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论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在两个 诸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作出罚当其罪的判决. 共同犯罪在我国的刑法实践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一个法律现象,中间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3.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是否科学,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以下几点质疑: 质疑之一:犯罪间接故意和犯罪过失是两种主观恶性差异较大的罪过心理,同一罪种兼有这两种罪过形态 ,而不能以对基本危害结果的罪过(即故意和过失)为其罪过形式。例如,《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行为主体对侵害交通运输管理制度的危害结果(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90.html -
了解详情
和肇事人逃跑行为对死亡结果而言均为不作为的犯罪行为形式,共同行为包括共同不作为)。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当然可以构成共同犯罪。[5] 二、反对者认为,这一解释内容近乎荒唐。 因为:第一,交通肇事后的指使逃逸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要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为人首先必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6.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般主体。 (二)现行立法引发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罪名和犯罪主体的争议 笔者认为,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罪名以及犯罪主体的争议皆肇始于本罪的立法本身存在 如将刑法第398条中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纳入第六章第一节,罪名可定为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过失泄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8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般主体。 (二)现行立法引发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罪名和犯罪主体的争议 笔者认为,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罪名以及犯罪主体的争议皆肇始于本罪的立法本身存在 如将刑法第398条中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纳入第六章第一节,罪名可定为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过失泄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65.html -
了解详情
都被规定于刑法典总则的条文中,成为犯罪构成规范。具体来看,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在刑法典总则中主要对行为(不作为)、罪过(故意和过失、认识错误)和行为人 责任。[5] 其二,分散规定模式,即在刑法典总则的不同章节中分散地规定主要的犯罪构成共同要素。例如,意大利现行刑法典将因果关系、作为或者不作为、客观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46.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章节的说明) [11]1930年代以后,随着目的论的行为论开始作为德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犯罪的故意和过失开始被划分为对事实的认识(可能性) 的规定。还必须说明的是:三阶层理论中的违法性(Rechtswidrigkeit)仅是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即使认为这个概念中已经包含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