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制度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发展人民检察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理论环境。当前,我国检察事业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 上正本清源,划清界限,消除资产阶级法治思想的影响,确保我们所建立的检察理论体系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成为中国特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410.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的论文,认为新中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今天回首看来:一则是在刚刚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初探”,意识形态色彩多了些,理想成份 ”,而应看作是“平衡法”。这些学者以‘平衡论’作为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5〕。我认为,持此理念存在问题有三:第一,我国政府将根据自我完善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2.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体意识。宪法学尝试成为凝聚民众、媒体、学者与政府力量的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平台,积极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提供智力支持。如2004年修宪时宪法学者从 角度认真研究宪法价值体系与政党存在价值之间的合理关系,强化政党的合宪性基础,研究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功能。 5.关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789.html -
了解详情
之路的重大障碍。但在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的共识,而中国的宪政改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3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探索也已为 出版社2003年版。 [2]李龙、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我国宪法时刻的理论基础》,《法学杂志》2004第3期。 [3]李发戈《宪政背景下公共财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充分贯彻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几十年来,我国的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3〕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文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438.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一词,最早起源于红军创立时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不贴近军队的生活的抽象性,人们对军事法治文化的关注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法治文化,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由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意识等精神文明成果,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理论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执法守法用法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7290.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执法人员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在法律面前公平公正,严格执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前进,才能促进法治观念不断进步与发展。 三、 自由、平等、秩序等的实现。法治理念与法律信仰是辩证统一的。 法治理念的确立有利于法律信仰的形成。如果人们对于与法治有关的理论掌握得非常深入,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978.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法治研究》2009年第12期 【摘要】在构建和谐的社会背景和要求下,刑事和解制度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已经势在必行并得到广泛的实践。 ,在这种思想下,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动力,催生了和谐司法的理念,这就构成了刑事和解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对刑事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71.html -
了解详情
。 法官职业化,归根结底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审视我们当前的法官管理模式,不合理甚至是制度性的缺陷确实存在。我们党在对干部 等理论思想就是在开放性理论体系的框架内不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法官职业的特殊性逐渐得到认识和肯定。而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正确认识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10.html -
了解详情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二要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 的能力,等等。 应当统筹兼顾行政立法、执法与法制监督三个理论板块研究。就行政立法而言,要更加强调研究立法参与、立法成本一收益分析、后立法评估和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