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醉酒驾驶增加情节严重等限制条件的主张一直存在。考虑到醉酒驾车标准明确,与一般酒后驾车的区分界限清晰,并已执行多年,实践中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如果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类犯罪是抽象的危险犯。具体危险犯以紧迫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类型化的行为,还要求对规范保护的具体对象造成现实的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存在。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此标准在一则判决中否定了饭店老板向顾客售卖含酒精饮料的行为成立先行行为,判决其不对顾客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不作为责任。{ 二(二))。 综上所述,如果不对先行行为设定任何条件加以限定,当出现损害无法处罚直接致害行为时即追溯到在先的行为,径直追究在先行为人不作为的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3.html -
了解详情
机动车违法行为人将被适用拘役的刑罚,更严重的是,酒后驾车肇事者还会被终身禁驾。针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罚款从200元以上500元 是行政处罚,而且可能是严峻的刑罚。处罚力度的加大,相对应的,在对醉驾认定上,也应采取更为严苛、科学的标准。比如在考虑到醉酒状态的短期持续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12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意义重大。 案例:丁某半夜酒后驾车回家,不慎将路边一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叶某撞成重伤。丁某撞人后 上持故意的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哪些情况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其区分标准是什么? 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单纯的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原则上以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41.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的缺失。在美国,大部分民众认为宁可放纵危害行为,也要谨慎行事以免无辜者受到处罚,使个人免遭被压抑的自由比减少犯罪更加重要。⑴而我国民众基于朴素的同情 但以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像资料与警察对驾驶者进行的损害测试结果作为证据的主观标准也面临着可靠性的质疑。美国洛杉矶警察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实施了DR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256.html -
了解详情
》(GB 19522-2010)关于醉酒后驾车的规定,即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 二、在新的《意见》中对醉酒 的后果、醉酒驾驶行为的危险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规定了八种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36.html -
了解详情
-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酒驾和醉驾依法一律都要追究法律责任,接受行政处罚。配套刑法修正案(八)新修正的《中华人民 慎重稳妥,不应仅从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要与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衔接。但是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2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上,我们认为应注意:(1)尽可能的量化标准的规定。如国外立法例上,有的国家以刑满释放后一定年限内再犯新罪为判定该人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因而得在 :是因为待到此类人因酗酒酿成重大事故或犯案之后才处罚的话,对社会对他本人都可能太晚了。例如,与其待其酒后驾车导致自己、他人车毁人亡;或酒后口角之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5.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学者支持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的做法:有的学者认为此类案件实质上仍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后驾车,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应当只构成 行为的一贯性、关联性,那么笔者在前文中提出的原因自由行为主观罪过的判断标准则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尽管我国刑法界的主流观点都是认可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5.html -
了解详情
,新过失论登上理论的舞台。新过失论认为过失犯的本质在于行为人违反避免结果发生的义务,而并不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过失,应受处罚的不是行为人的心理态度,而是 和必行性的注意义务,如果违背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实施禁止性行为(如酒后驾车、过度疲劳时驾车)或必行性行为(如超车前不开左转向灯),就是违反了注意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4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