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证实的犯罪事实是否完全符合法定犯罪构成及推断行为人犯有何罪应否承担刑事责任。 认定犯罪所涉及的推理,逻辑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归纳推理,也有演泽推理。一般 典型的三段论。法定犯罪构成是其推理的大前提,可以概括地表达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实施什么样的行为并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犯某罪;案件事实中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8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因此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否需要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判处多重的刑罚,都只能由国家的审判机关确定。其他任何机关、包括行为人 从重或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什么样的行为可以从重或者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总之,裁判规范的任务是对裁判者的裁判行为进行指引。行为规范则指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2.html -
了解详情
一词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应该做的事,叫义务;一个是没有做应该做的事应当承担的后果。可见,我国从日本引进刑事责任这一概念是源于对德日刑法中的 的抽象关系,凭上述四种关系,无法划分刑法和非刑事法律部门的界限,都不能从本质上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为什么这些行为不由其他部门法调整而由刑法调整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203.html -
了解详情
,一旦出现和解不成或者不适合和解的情况,就会立即启动正式的救济程序和惩罚行动。尽管是否可以和解、采用什么方式和解、和解协议是否有效以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都是 在他看来,这只是关于民事赔偿部分的和解,在对加害人刑事责任的问题上,仍然可以坚持原来的追究立场。如在2009年震惊全国的杭州飙车案中,被告人胡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其对犯罪事实具有认识,也具有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但也不承担故意责任或过失责任的学说,就是期待可能性的理论。[4]所谓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具体情况 限制。由于程序问题与本文无关,所以本文对刑事立法程序问题不作讨论。关于对刑事立法权的实体限制,主要是针对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动用刑罚进行处罚,以及动用什么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6.html -
了解详情
。 (一)行为通论 作为人的普通行为,首先他有行为者,其次他有行为形式。作为刑法上的行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可以通过刑法对故意犯罪和 ,因此导致他对自己行为没有义务性。 不满十四岁未成年人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有人认为这是行为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于是,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或适用某种非刑罚处理方法、适用何种刑罚及刑度、是否现实执行某种刑罚等内容。 在量刑中应当考虑什么样的事实?我们认为,所谓量刑事实,是指定罪事实以外的, 这种理解不全面,因为有罪判决中不但要解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在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还要解决如何让其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6.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法的规范内容,它是由刑法规定的,而不是由刑法调整的对象来决定的。该观点没有从本质上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亦即什么样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为犯罪并且要承担刑事责任呢?进入刑法调整范围(承担刑事责任)的门槛界限在什么地方呢?显然,刑事责任关系说也无法说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调整对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33.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法的规范内容,它是由刑法规定的,而不是由刑法调整的对象来决定的。该观点没有从本质上回答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亦即什么样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为犯罪并且要承担刑事责任呢?进入刑法调整范围(承担刑事责任)的门槛界限在什么地方呢?显然,刑事责任关系说也无法说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调整对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法益侵害)完全体现出来。行为,只有在属于特定人的某种勾当的时候,才违法。行为人赋予客观行为什么样的目的,其出于什么态度而实施了客观行为,当时,其 的判断阶段进行,完全可以在责任判断阶段进行。即在客观地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之后,再判断行为人对该行为是不是要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