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根据公用事业各行业监督管理权的归属来确定临时接管主体。[8]但是,公用事业毕竟关系到重大公共利益,单凭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很难完成临时接管任务,需要得到相关专业 听证时间、地点等。二是组织听证。听证主持人应当是与听证事项无利害关系的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听证的人员主要包括公用事业主管部门、特许经营者、与特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808.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社会健康问题,也论述了流行病问题。到了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期,现代公共健康事业得以兴起。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生理功能、疾病传播、 的产物,人类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形式与生态文明的创建有直接关系。生态文明为公共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又依赖于作为实践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18.html -
了解详情
缺陷。在我国,公共财政能够解决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难题:控制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破除司法的地方化从而促进司法改革、建设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宪政关系、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应当通过公共财政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关键词】公共财政;法治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133.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公共财政能够解决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难题:控制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破除司法的地方化从而促进司法改革、建设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宪政关系、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应当通过公共财政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33.html -
了解详情
缺陷。在我国,公共财政能够解决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难题:控制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破除司法的地方化从而促进司法改革、建设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宪政关系、提供安稳的社会环境。应当通过公共财政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关键词】公共财政;法治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9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类似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问题。为期两天的厦门环评座谈会可以说是这次公共治理危机应对中的最大亮点。尽管这个座谈会是一个临时性的安排,仅仅具有 ,公民就能接触到不同的意见,并和他人就各种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通过这一反思性(reflexive)的过程,公民的利益感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10.html -
了解详情
27个成员国的27套规范)。因此,其立法目标有三,其一是规定公共建筑物及相关工程服务合同的基础(2004/18/EC 指令)[12];其二是证明建筑物和土木工程 合同制定一个新的中标程序。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大量采用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公共部门与从事相关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于15年前开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52.html -
了解详情
权,将行政裁量置于法律的合理规范之下。(二)行政裁量与公共利益关于行政裁量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方面,行政裁量有助于实现 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九条:国家对土地使用者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56.html -
了解详情
新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坚持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是不同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 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整体的关切,一种与自身的命运 能因为当时的理念多么浅显而否认那曾是形式与价值耦合的一个历史进程。新公共服务高举价值追求的大旗一方面确实很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困惑,在实践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79.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并不总是和谐一致,二者也可能存在紧张甚至冲突关系。一方面,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可能危害公共利益。奥尔森提出的经济学第二定律表明:有时,第一条定律站 选择理论所证实。 因而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受到严格限制。与前述冲突着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的两种形式相适应,我国行政法规中相关公益条款规定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