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保障被告人权利,并没有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也没有获得独立的价值;保障人权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为,防止冤假错案,做到不枉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 (二)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加强对被害人的完整保护 1.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被害人处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应当有与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依据。我国现行宪法虽然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是宪法确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必然要求享有知情权。[9]公民的知情权在刑事司法领域要求程序公开,要求大众传媒有权及时、 。同时,对刑事诉讼中的涉案人是否有罪(或者所受刑罚)进行民意测验或者公布、评论测验结果的,将被处以相同的惩罚。 总体来看,各国在处理审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0.html -
了解详情
把公民的自由归结为一种不受侵犯的安全,孟德斯鸠认为,这种安全从来没有比在公的或私的控告时受到的威胁更大的了。因此,孟德斯鸠得出结论:公民 主观随意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无罪推定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为基本出发点,并据此设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及控辩双方对抗的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要社会上有犯罪存在,就必然要有追究犯罪和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活动存在。在倡导公力救助的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对于 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是对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极重要意义的肯定。司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 刘方权,陈晓云: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载《云南法学》,2003年第1期。]刑事诉讼中的刑事和解,就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在自愿 的一次嵌入,融入了刑事诉讼的环节。 刑事和解,是被告人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回归,意味着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自主处理权的扩张。刑事诉讼是一个公权力和私人权利的博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8.html -
了解详情
以实现国家利益的公讼活动所强制包容,导致被害人的利益常遭冷落,被害人被边缘化。集中表现在:一是公诉机关对被害人参与诉讼的认识错位。我国刑事诉讼虽实行的 重点,但绝不能因此漠视、淡化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正视的一个更为基本的事实是:在被告人处于弱者地位之前,被害人已经充当了一回弱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61.html -
了解详情
诉交国家司法机关,凭借国家力量来惩罚犯罪人,取决于被害人的意志[6];国家公诉制度实施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度下降,由于受以罪犯为中心的刑事 的诉讼意见并提供证据证明,这无疑是公权力和私权利联合起来对抗被告人,被告人(特别是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将处于明显的劣势,很难实现控辩平衡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2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指控的盾牌,这使大陪审团获得了剑盾合一的美誉。(注释4)大陪审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是审查重罪案件的起诉,这一职责是由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 地位同等的人。按照这种认识,势必会导致地位不同的被告人由相应的地位不同的陪审员来裁决的结论,从而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世界性宪法原则。另一种是认为“与被告人同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4.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控审分离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法定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原则之一[1].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也 ,显然有违控审分离原则。而且在刑事诉讼中,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法律赋予其与之相适应的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特权以保障其顺利完成指控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8.html -
了解详情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犯罪被害人及权力滥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则宣言》,2001年《关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框架决定》等,从而掀起了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刑事 的是公权优于私权的价值理念,这与现代法治理念格格不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时并不一定比刑民分审制度更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如民事诉讼中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