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恩格斯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3」为我们研究民商法上的因果关────────────「2」《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 。大陆和英美法系各国在民商法研究中,积极吮取刑法中有关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对因果关系的标准问题作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英美学者围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1.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之间的联系,被告可能会承担刑法或保险法商的责任,但绝不会是侵权行为法下的责任。”因此虽然很多学者都同意,所谓事实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并不完全是 没有一个新的理论在实践中能取代必要条件理论的地位的原因。注释:[20]关于commonsense因果法则理论可参阅李仁玉前揭书第97-99页,陈聪富前揭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的问题,而不是法律上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因果关系理论在民法发展中的滞后,长期以来,主要借鉴刑法的研究成果。随着过错的客观化趋势的出现,因果关系问题 上,采用“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的公式,在具体归责中,为限制条件关系的界限,从而限制侵权责任的范围,需要进一步认定“相当性”。王泽鉴先生认为“相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03.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草案是1810年拿破仑法兰西刑法典的翻版。1880年颁布的这部刑法典标志着近代欧洲的刑法学进入了日本。不过,当时主导法国的折中主义学派思想是这部刑法典和日本刑法学 本刑法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当时日本刑法学界还不知道的许多新问题,比如,因果关系问题,不作为犯问题,间接正犯问题。可以说,岡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186.html -
了解详情
林出版社1986年7月版),李光灿、张文、 龚明礼著的《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 高铭暄主编的《新中国刑法 (1988年至1997年2 月)的主要成果及其简要评价 这一阶段,一方面围绕一系列特别刑法对1979年刑法典所作的补充修改而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另方面由于立法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0.html -
了解详情
林出版社1986年7月版),李光灿、张文、 龚明礼著的《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 高铭暄主编的《新中国刑法 (1988年至1997年2 月)的主要成果及其简要评价 这一阶段,一方面围绕一系列特别刑法对1979年刑法典所作的补充修改而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另方面由于立法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0.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也就此作出努力。如储槐植教授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犯罪构成和刑法因果关系之研究当中。白建军教授在研究罪刑均衡的具体可能性时,采用社会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8. {14}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35. {15}李洁.罪与刑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7.html -
了解详情
学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见解,不再是以存在事实(例如因果关系或目的性)为导向的体系了,而是以刑法的任务和目标作为指导的体系。{6}(p70) 学[M].台北:台湾中正书局,1969:9. {13}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14}[美]本杰明N卡多佐.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857.html -
了解详情
着刑事法律科学不止是考虑本体论现实(如人的行为、因果关系或物本逻辑结构)的本质;刑法理论(即刑事法律科学的重大架构)可能反映即使是 [47]同注28引文,第38页。 [48]马库斯D达博:《德国刑法学的允诺:一门关于犯罪与惩罚的科学》(Markus D. Dubber, The Promise of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1.html -
了解详情
着刑事法律科学不止是考虑本体论现实(如人的行为、因果关系或物本逻辑结构)的本质;刑法理论(即刑事法律科学的重大架构)可能反映即使是 的理由仅仅是出于法感情或者选择性的目标设定,而不是在法条的评价关系(Wertungszusammenhang)中找寻可论证的支撑的话,那么,这种评价的理由就是模糊和任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