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共犯论,全面否定说是当然的结论;我国只有承认片面共同正犯,才能合理处理相关案件。 【关键词】共同正犯;行为共同说;共谋共同正犯;承继共同正犯;片面共同 只能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让甲、乙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是合理的;但在不能查明是谁的子弹击中丙时,由于部分犯罪共同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双重罪过的犯罪,正是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和罪数理论。至于故意伤害致死、强奸致人死亡不是独立的罪名,并不影响其成为双重罪过的犯罪。我们 原则,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最高法院在2000年11月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认为,逃逸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41.html -
了解详情
为应又构成盗窃罪或抢夺罪;由于本案的取财行为尚未达到“数额较大”,因此案件应认定为故意伤害一罪,后行的取财行为可作为一个表明危害严重的情节影响到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断共同犯罪各行为人是否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时确定刑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而是否正犯(实际犯)只对确定主犯有指导意义。确定主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8.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实施伤害、强奸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绑架他人后故意伤害致死的,不属于绑架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也不属于杀害被绑架人,因而只能实行并 ,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第85页。 [56] 参见赵新彬:关于办理绑架案件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6.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量刑上相差悬殊。因此,区分遗弃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重伤及伤害致死)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域外相关争论评析及 也基本上能做到罪刑相适应。 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8.html -
了解详情
定的现状看,转化犯都是故意犯罪之间的转化,学界一般对此没有争议。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精神亢奋之时,随意殴打他人,很少顾及行为后果,而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伤害结果出于故意,而对死亡结果则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属于复杂罪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6.html -
了解详情
定的现状看,转化犯都是故意犯罪之间的转化,学界一般对此没有争议。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精神亢奋之时,随意殴打他人,很少顾及行为后果,而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伤害结果出于故意,而对死亡结果则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属于复杂罪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9.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责任人的,根据共同犯罪理论,所有参与共同加害的行为人均应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在裁量刑罚时,应根据各加害人参与聚众斗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现对办理聚众斗殴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聚众斗殴罪的认定 (一)聚众斗殴罪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684.html -
了解详情
与过失界分之方法论比较: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 古今中外,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之界限纠葛,多集中于人身伤害和死亡的案件。此中原由,一则在于社会生活中针对人身之危险 :《为试女友是否真心扼掐颈部致死如何定性》,《人民检察》2009年第12期,第35页。 (46)参见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结论可能导致罪刑失衡。此外,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抢解释》)第10条指出:刑法第二 ,以及抢劫伤人而发生死亡结果时,成立抢劫罪的既遂或者未遂(未取得财物)与故意伤害致死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如此,便不会出现罪刑不相适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