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象当然不应限于原物。如果仅限于原物的话,就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既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又逃避刑罚惩治的绝好机会,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侵占罪的惩治不力。 不退还或交出财物为最后时间限制;对于不需要侦察的案件,以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向人民法院告诉时行为人是否拒不退还或交出财物为最后时间限制。作者单位: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诈骗罪。我们不能以合同实际没有履行这一结果,来推断行为人必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故意”之内容差异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必须具有 诈骗罪。 3.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非财物所有者,可依法控制、使用他人财物,但非法定情况不得行使财产处分权。因此,若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不动产、无形财产中的知识产权、非法 取得的财产、违禁品是否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对象问题。 对于不动产能否成为包括诈骗罪 ,收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合同到期又不履行义务的,则可直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合同签订后,如果非因意外事件、不可抗力、自己生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4.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为了防止事情败露而伪造土地抵押专用章等客观行为也能印证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17},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的 全部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总的来讲就是捏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他人的财物。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或者说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265.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刑④西班牙刑法典也有类似规定。第二类,明文规定抢劫对象是动产,同时规定,侵夺他人不动产的,作为独立犯罪加以处罚。如意大利刑法典。第三类,只规定抢劫对象是财物 实施人身攻击威胁,使之产生心理恐惧,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行为人的抢劫行为有两个指向目标,一个是具体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影响贪污罪、受贿罪的认定,但量刑时可以酌情考虑。 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的规定处刑较轻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有关规定。 实施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根据修正前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1515.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民事侵权行为。认为李某行为主观上虽然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诈骗或合同诈骗罪。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本案应定 的客体上,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盗窃罪等财产犯罪一样毕业论文范文,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合同诈骗罪与这些财产犯罪的根本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在侵犯他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104.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也应当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来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是恶意透支,反之,则是善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罪的 ,并非自始无效。所以,使用涂改卡应属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信用卡必须由持卡人本人使用是信用卡管理的国际性规则,根据这项规则,信用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871.html -
了解详情
。⑷ 2.事出有因之因与非法占有目的有关而与客观行为无涉。目的犯包括两种:一是断绝的结果犯。比如故意杀人罪中的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是故意杀人罪的 展现出来的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并结合经验法则和逻辑,从基础事实中推断行为人的主观占有目的。在非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案件中,由于案件的客观事实和情状简单、明了,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0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