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社会的全面改造,它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司法改革的内容。第三次司法改革是从重建被毁坏的司法制度开始的,至今已经历经了近30年年头。正式提出司法改革大约在 证成中国法官调解无疑是偷换概念。调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牺牲权利人的利益,违反法律。中国古代确有官员调解,在诉讼中可以调解,但那恰恰是专制权力绑架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8.html -
了解详情
。在表面上高度统一而实质上各行其是的情况下,任何不符合现行制度的公开变革无论有多大的积极意义,都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整个国家机器实际上并不是按照 制约,公共事业无法持久发展;另一方面,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侵犯权利的行为依然十分普遍,老百姓的基本权利并没有因为中央监督而得到有效保护。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226.html -
了解详情
访谈和中央电视台一家传媒身上。同样的悖论也发生在传统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身上。媒体因官僚的产权控制,因而被纳入官僚体系的一部分。焦点访谈因而是现代中央政府的“ 生存的“常规化”趋势与君主力求以超常规的专制权力控制与推动官僚体系的努力构成了这种政治统治的基本内容。对韦伯观点的分析参见滕祥志:《自由与秩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7.html -
了解详情
的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协商与讨论,以民盟主张为基础,确定了未来中国自由民主的基本构架,其主要内容是:(1)立法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2页。引自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J],载《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8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0.html -
了解详情
p.129(1969).)由于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族等整体(集体),每个人都隶属于这类整体而不独立。麦金泰尔指出,在大多数古代和中世纪社会中,像 理论》,张书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92页;钱永祥指出,如果我们关心个人的自由,我们其实是在关心特定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所结合搭配成的社会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9.html -
了解详情
状况造成的困难。但其精髓曾影响过新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今时今日,似乎又见其影:河南法院重彰马锡五审判方式;上海法院推广长宁区法院附设社会调解 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31]同注⑤,第96页。 [32]刘瑞华:司法权的基本特征,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33]但大陆法系在借鉴英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5.html -
了解详情
│ │ │ │ │代替了以前意义上的初查,内容与前述规定相 │定或解释,随意性过大, │ │ │ │ │同。 │令人费解。 │ └─┴──────────┴──┴────────────────────────┴────────────┘ (二)本文对初查制度概念的基本界定 法律概念能否准确反映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60.html -
了解详情
法理学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并在教材中去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家对那些问题的答案。1999-2000年在清华及北大授课时又将资料再整理一番,将问题译成中文。 道德等等。这种学说忽视了法则(law) 与理则(logic) 两者所规范的客体(前者为人,后者为物)之间的基本差别(感情与意志之有无)而将法看作是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51.html -
了解详情
了许多法理学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并在教材中去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家对那些问题的答案。1999-2000年在清华及北大授课时又将资料再整理一番,将问题译成中文。 这种学说忽视了法则(law) 与理则(logic) 两者所规范的客体(前者为人,后者为物)之间的基本差别(感情与意志之有无)而将法看作是一个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92.html -
了解详情
了许多法理学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并在教材中去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家对那些问题的答案。1999-2000年在清华及北大授课时又将资料再整理一番,将问题译成中文。 这种学说忽视了法则(law) 与理则(logic) 两者所规范的客体(前者为人,后者为物)之间的基本差别(感情与意志之有无)而将法看作是一个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