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应当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容许出任何差错。在死刑案件的二审和复核过程中,严把死刑案件的质量关。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论罪应当判处死刑的 应当判处死刑,但是可不立即执行死刑的案件和犯罪人,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别坚决地发回重审或者改判。 经过分析,发回重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原审判决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html -
了解详情
,还包括有发回重审的一审、二审判决或裁定结果,再审的判决或裁定结果),这11例中有8例的变更理由涉及到被害人过错从而减轻犯罪人的刑事处罚,比如 有132例,但根据笔者对判决、裁定书的逐份阅读,实际上在案件事实部分对案件发生过程的客观描述中却可以看出有少数部分被害人对于犯罪的发生存在过错或者不当,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086.html -
了解详情
就会对下级进行驳斥,或发回重审或指定其他地方审理。如发现有官员出入人罪,除进行驳斥外,还要纠举承审官。但是,对于疑难复杂案件,下级审判机构会预先向 和制约。[12]此外,唐宋两朝还存在发挥检查职能的勾检制度,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勾检官的主要职能就是检查案件的处理是否在法定的期限内完成,以及案件的处理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00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如果被告人之前表示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但是在审理过程中甚至是宣判前又表示不同意适用该程序,对此是否必须转为普通程序等也需要进一步 事实、证据提出异议的案件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刑事诉讼法中可能影响定罪量刑这一规定,将是审判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其三,关于发回重审问题。于同志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727.html -
了解详情
1995年1月6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理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1998年6月15日,变更管辖后的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 的确认。诚然,在一些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中,法庭证据调查的过程可能更有对抗性和实质性,但是在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庭审中,辩护方一般都没有进行有效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60.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或者复核认为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对被告人可以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审的,是由高级人民法院直接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还是由高级人民法院继续发回一审法院改判,等等。由于《规定》的内容是以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64.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不合法的以及其他违反法律程序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统统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些规定充分地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所以,它标志着我国诉讼制度 内在价值的集中体现。 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证明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识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中变换表述,而且对最高人民法院而言其审判力量应该不成问题。我们可以和我国台湾地区作一对比。台湾最高法院1993年共审理刑事案件9600余件,[8 问题提出,如最高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存在事实不清的问题,可发回重审或者直接宣告被告人无罪;也可对案件事实进行审理,听取检、辩双方的意见,必要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1.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的形式,进行审判活动监督。在不派员出庭的简易程序、未与刑事案件一并审理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检察人员可以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并做好书面记录的方式,从中发现 判决被告人有罪,被告人上诉到省高级法院,高级法院认为事实不清,发回重审。中级法院重审后作出同样判决,被告人再次上诉,高级法院仍认为事实不清,再次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95.html -
了解详情
要改变多数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被羁押等待审判的状况 ,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认识到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只有在不得已和没有其他替代措施可以使用的情况下才使用羁押这种措施 规定,其中规定因违反法定程序发回重审的上诉案件和需发回重审的抗诉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这一规定不 符合刑事诉讼法第 187条的规定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