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也有细微区别,严格责任指只要被告人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允许被告人提出主观过错方面的“善意辩护”理由,但仍允许行为人以 ,司法解释作为对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说明,解释的精神不能超出立法本意,对解释的理解也应该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是规定何种行为构成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9.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健康、生命以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公共设施涵括在内。二、构成要件之检视罪刑法定原则,作为现代世界各国刑法普遍推崇的一项基本原则,不仅仅意味着犯罪和刑罚的法定 酿成事故的,如何处理?有的人可能会说,可以依照刑法中的其他过失犯罪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过失爆炸罪或者失火罪等来处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2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是很妥。因为对凶器作这种解释,会导致刑法适用过程中的过于严厉,有违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将一种器械认定为凶器,首要的原因就 的凶器是否对被害人构成了胁迫。[8]笔者认为:如果凶器置于行为人在作案时随时可取的场所时,应视作携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人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到凶器,故而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1.html -
了解详情
其标志或认识途径是不被法律秩序所允许。也即社会、法律意义上的负价值。对刑法中的错误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不仅包括认识与实际的部分不一致, 表示出这样的立场。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吴振江欲杀其叔而误杀其父案”的判决具有代表性。该案的基本事实是:被告人吴振江欲杀其叔,在其叔与其父交谈之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1.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引进我国的犯罪主观要件,也不免偏颇。如该论者所言,我国刑法中的故意和过失是以社会危害性为其内蕴的,这就决定了其虽然是心理事实与规范评价的统一,但此种 [55]参见前引左伯千仞书,第335页。[56]参见(日)中山研一:《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成文堂1983年版,第207页。[57]转引自前引李立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8.html -
了解详情
。)正因为如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国家刑罚权的肆意膨胀,保障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人们在刑事司法中才总结和提炼出某些体现正义要求的刑事责任 但一旦按照刑法典第204条的定罪处罚原则, 则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都定不上。 在笔者看来,刑法典第204条第2款实属新刑法中的一大败笔。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9.html -
了解详情
种条件联系。如果将这种条件视为原因,那么就混淆了条件与原因的关系了,就成了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条件因果关系了。 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区别说。这种 认为,条件说和原因说在我国不适用。 同时,笔者认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的折中说正好符合我国一贯主张的原则?主客观相结合原则。折中说在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69.html -
了解详情
刑的困局。⑴笔者认为,任何刑罚裁量都应以罪责刑相适应为基本原则,努力使宣告刑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责任程度相契合,即使存在减轻处罚的情节也 《刑事法学》2010年第10期。 ⑿周振晓:试论我国刑法中的减轻处罚,载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58.html -
了解详情
负刑事责任。[4]39 (二)香港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内地的启示 与香港刑法理论所不同的是,我国内地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侧重于基本哲学原理,认为原因与结果是哲学上 的危害要素,立法和司法具有互动的态势,属于相对原则的、开放的类型。随着两地经济、文化和法律交往的发展,香港与内地刑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必将成为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风险,进而作成行为决定,即有行为的间接故意;这种依风险认知(Risikowissen)而确定的故意形态,是故意的基本形态,直接故意或称明知,或危险的认知 一定的危害结果必须有认识。[13] 现在看来,笔者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反思的。笔者曾以我国刑法中的诬告陷害罪为例加以论证。诬告陷害罪虽然不要求使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