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问题。民法上特别讲诚信原则。票据法不能笼统地把民法上的诚信原则搬过来讲。但有几个问题,票据法明文规定要讲善意和恶意。一、如果一个人通过侵权行为取得票据,如侵占、抢夺、盗窃票据,其虽占有了票据,但不能取得票据上的权利。这不是票据法上的问题,而是普通民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61.html -
了解详情
1)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单位、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2)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 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22.html -
了解详情
手机绑定解除。根据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侵占罪是以已然持有为前提的,因而不存在占有转移;而其他财产犯罪在实施犯罪之前,财产处于他人持有之中。本案中李某通过恶意转账使 通过银行短信平台将王某银行卡上的存款划拨走5万元就是恶意取得的表现形式,是对王某存款的非法转移占有,因此,不能认为王某有过错在先,就认定李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7.html -
了解详情
。 [关键词]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 逻辑矛盾 前言 取得时效是不享有权利的人以一定的状态占有他人财产或行使他人财产权利,经过法定的期间,便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 11]台湾民法持同样的立场。在以善意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若无权利人恶意占有他人财产或行使他人财产权利,他将无法以取得时效制度取得所有权或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38.html -
了解详情
孳息者,其不得请求偿还者,为通常必要费用(修正条文第954条),增订恶意占有人因不可归责于自己事由,致占有物消失或毁报时,于所受利益范围 57(S.705ff.)。 [36]《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788页。 [37] 关于间接占有制度的功用,参阅拙著:《物权法》(二),第43页。 [38] 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0.html -
了解详情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于网络) 我个人认为上述这项司法解释,起码可以得出两项结论: 1、明确了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利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行为凡是造成透支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89.html -
了解详情
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的规定。 分析该项规定,可发现在赔偿责任的客观要件 ,笔者分析如下: 上述学者建议草案第60条,是借鉴德国民法典设计的所有权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第990条、第989条、第992条等)及其学说,加以改造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83.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往往会使得物权行为无因性规则变得绝对化,并有可能给那些有意损害他人财产权利的恶意交易行为提供保护伞。换言之,物权行为无因性作为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因为其完全和绝对之 恶意失权制度往往只适用于标的物为动产之情形。动产的恶意失权,特指当原所有权人的动产由占有人(出让人)非法转让给受让人(第三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74.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往往会使得物权行为无因性规则变得绝对化,并有可能给那些有意损害他人财产权利的恶意交易行为提供保护伞。换言之,物权行为无因性作为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因为其完全和绝对之 恶意失权制度往往只适用于标的物为动产之情形。动产的恶意失权,特指当原所有权人的动产由占有人(出让人)非法转让给受让人(第三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9.html -
了解详情
息者,其不得请求偿还者,为通常必要费用(修正条文第954条),增订恶意占有人因不可归责于自己事由,致占有物消失或毁报时,于所受利益范围 德国民法将之置于物权编之首,而参考台湾民法将之列为各种物权之后。所谓占有,传统民法法典多规定为对物有实际管领力(TatsaachlicheGewalt)。如德国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