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⑨ 肖建国:《民事诉讼证据操作指南》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⑩ 程春华:《民事证据法专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作者:黄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新探[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3):15-17. [5]华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页。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理论大有被诉讼证明理论吞并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证明才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只有从证明入手,才能科学地破解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根本 分担举证责任,就必须分清证明的种类。 「参考文献」 [1]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期限的规定,也隐含着举证时限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合理 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9]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0]黄松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有效的打击伪证行为,维护正当司法秩序。 注 释: ①参见齐树洁主编《民事程序法》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第117-118页 ②参见王茂华、邓运 年第6期。 ⑤对此学术界看法并不统一。持应删除观点的可参见: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第57页;齐树洁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4.html -
了解详情
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诉讼法与律师制度》,法律出版社; [9]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 [10]江伟主编:《 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1]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作者:徐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会把另外一个重要的诉讼主体-当事人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因为当事人作为民事争议事实的参与者,对整个争议事实一清二楚,根本不存在什么认识问题。既然如此, 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97页。 [11]参见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第76-79页。 [12]胡锡庆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却无法获得赔偿的尴尬境地,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发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从它与1992年7月 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版、宋世杰:《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96.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检察院的支持起诉,法院必须受理。 其二,关于取证权的保障。1991年修改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予以了强化,法院审判案件原则上不再包揽诉讼证据的调查 其性质的缘故,也要逐步分离,呈众多的单独立法之势。如民事证据法、民事诉讼程序法、民事调解法、非讼程序法等等。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在构建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2.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指导当事人举证制度。举证既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是当事人的诉讼义务。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只有依法行使举证的手段,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 [4]《学生常用法律手册》中国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第5版 [5]《民事证据法专论》 齐树洁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6]《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