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度,不仅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而且作为刑事责任追究基础的过错责任制度将会动摇,对整体法治建设无疑得不偿失。 途径之二是改变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 预防、控制环境犯罪的功能。⒄而且,这也造成了前文所说的罪过认定尴尬与因果关系认定难题,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障碍。 通过本次修订,实际表明立法者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406.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范围;因果共犯论立足于近代刑法的个人责任原理,以共犯与正犯的法益侵害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客观要素为基点,更有利于限制共犯的成立范围 犯罪实行行为,因此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谋共同正犯,并应对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承担刑事责任。{58}我国司法实践对此案显然进行了错误判决。分析此案,赵李孙共谋贩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7.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范围;因果共犯论立足于近代刑法的个人责任原理,以共犯与正犯的法益侵害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客观要素为基点,更有利于限制共犯的成立范围 犯罪实行行为,因此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谋共同正犯,并应对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承担刑事责任。[58]我国司法实践对此案显然进行了错误判决。分析此案,赵李孙共谋贩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61.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理论使自我答责原则与溯责禁止理论受到根本性动摇。自我答责原则要求每个人仅为自己的行为答责,仅在直接行为人不能承担刑事责任时,幕后者才可以间接正犯 。 [65]例如,陈兴良教授十多年前就简要介绍过该概念(参见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第10页)。张明楷教授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9.html -
了解详情
以最简捷方法予以解决,不需要引入见仁见智的各式规范判断学说;至于由此而导致的责任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对主观罪过的精确界定予以解决,在主客观相统一 的联系,行为人均有可能须承担刑事责任。 [14]须说明的是,在刑法基础理论方面,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客观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并不完全等同,前者可以是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5.html -
了解详情
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基本上放弃了这一研究刑法因果关系的传统思路。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围绕着刑法因果关系在确定刑事责任方面的作用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借鉴国外 归责论解决。因而客观归责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的混乱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责任理论。违法性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这是大陆法系的传统。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9.html -
了解详情
与结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因此,不可能对危害结果仅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基于监督者与行为人之间的特定关系,现代刑法理论普遍认为, 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44. {30}张明楷.日本刑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法学,2006,(1). {31}封丽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01.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因此,不可能对危害结果仅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基于监督者与行为人之间的特定关系,现代刑法理论普遍认为, 新刑罚学的主张[J].法律科学,2010,(4). {24}利子平,石聚航.刑法社会化初论[J].南昌大学学报,2010,(5). {25}[德]乌尔里希贝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1.html -
了解详情
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刑法的内在结构。在传统的刑事责任根据模式之外,新的责任根据模式被不断引入。 哈特认为,根据行为、因果关系与过错这三个标准 ,第286页。 (22)前引⑿,第529533页。 (23)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2页。 (24)参见储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以最简捷方法予以解决,不需要引入见仁见智的各式规范判断学说;至于由此而导致的责任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对主观罪过的精确界定予以解决,在主客观相 必要条件的联系,行为人均有可能须承担刑事责任。 ⒁须说明的是,在刑法基础理论方面,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客观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并不完全等同,前者可以是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5.html -
了解详情